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12)04-0050-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大变化,这些变化遍布于社会各领域与各层面。对于身处其间、身经其变或身享其果的社会成员来说,回顾、认识进而反思和总结这一阶段的大变化,已成为一项共同的事业,并且事实上也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性行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就学界对高等教育的一些认识与反思及其所指向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再认识与再反思,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理路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内在关联。 一、从“对象”到“表象” 2008年适值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年的纪念,文化知识界对于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大变化、大变样,特别是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大变革、大变迁,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上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教育学界也不例外。仅就高等教育领域来看,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所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的数量相当可观。据笔者初步统计,仅2008—2011年“中国知网”上所收录的此类文献有约170篇。其中,以“高等教育”加上“30年”或“60年”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91篇,以“高等教育”加上“三十年”或“六十年”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21篇,以“高等院校”或“高等学校”加上“30年”或“60年”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6篇,以“高等院校”或“高等学校”加上“三十年”或“六十年”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3篇,以“改革开放以来”加上“高等教育”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27篇。另外,以“大学”加上“30年”或“60年”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72篇,以“大学”加上“三十年”或“六十年”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24篇,剔除其中主要涉及某大学某方面发展回顾之类的及重复或相似的论文后,约有20篇也属于此类文献。与此同时,以此为主题的相关论著也有不少。其中有系列丛书,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丛书(三卷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高等教育文库‘改革发展篇’”丛书等。有单行本的论著,如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1978—2008)》,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与偏离》等。有属于系列丛书中的相关论著,如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新起点”书系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开放研究”丛书之《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中“中国教育改革30年”丛书之《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60年”丛书之《精英与大众:中国高等教育60年》等。还有以具体某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为回顾与反思对象的纪念类论著,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①上述论著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诸多领域或层面的变化及其特点、规律或经验进行了描绘与总结。 纪念主题背后的文本,实际上就是检视这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检视历史即是检视当下,既为纪念过去,更为启示未来。而本文关切的问题是:这种检视何以可能或呈现出怎样的景象,以及从这样的集体性审视中还能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真。任何对于历史(事件、事实)的回顾与反思,总是基于一定的距离进行的。历史的行动者转换为旁观者,意味着产生了距离。否则,只有行动而难有旁观。然而,若要真正地了解、理解乃至把握历史,纯粹的旁观者及其纯粹的旁观行为往往又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走近”乃至“走进”历史的行动者及其历史行动。反过来说,它意味着历史的行动者转换为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者,意味着历史行动者的历史行动向旁观者的呈现和展示——不管是在主动意义上还是在被动意义上。在此意义上,就实现上述关切目标所可能的路径而言,本文将以上述相关论著为基本对象和基础资料,对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将思维的触角返回到对象中去,探寻其中可能存在的规律或者说可能达成的共识。 一般说来,考察共识有三种基本的路径,即政策文本层面、实践文本层面以及理论文本层面。与此相应,存在着三类文本的制造者,即政策制定者、实践参与者以及理论研究者。具体来说,在对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反思的人群中,主要存在着两类主体。一类是以《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亲历者口述纪实》中的被访谈者们为代表的实践参与者,他们都是“亲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决策及发展历程的老同志”,其中不少人还是“亲身参与过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研究制定的资深领导和专家”[1]。因而,实际上他们兼有实践参与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双重身份。另一类是以《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1978—2008)》、《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等文本的写作者们为代表的理论研究者。作为文本的制造者或者说资料的提供者,这两类主体的身份是不同的,前者属于参与性的行动者,后者则为研究性的旁观者。对“参与性的行动者”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从作为行动的对象到作为反思的对象的转化,他们所提供的资料文本构成了所谓的口述材料。对“研究性的旁观者”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则经过了从作为研究对象到作为表述对象的转换,他们所提供的资料文本即是所谓的研究论著。他们所制造的文本即口述材料、研究论著以及一些发挥着辅助性作用却又是必要的政策文献构成了本研究依托的基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