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35(2012)05-0102-04 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学者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么把教育看作是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工具,要么把教育看作是培养‘劳动力’的手段,忽视教育更为本质、更为丰富、更为长远的文化功能。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教育商品化’、‘教育市场化’的主张,这仍然是没有从文化角度认识、理解、把握教育的基本特性所致。因此,揭示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对于避免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上的误导和实践上的偏差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设立显示出我国从政府到学者专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高等教育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密切。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经济带来的纯粹物质利益的驱动给文化核心价值的建设带来种种问题与困扰。 1.民族传统文化被西方经济与文化冲击。当西方向中国输入他们产品的同时,也输入了他们的文化。如当麦当劳、肯德基、微软、夏奈尔等进入中国百姓生活时,圣诞节、情人节甚至是愚人节也进入了我国大学校园。而我们传统的节日正在逐渐地淡化,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服装文化上,现在的青年学生以穿名牌为荣耀;影视文化上,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都是看着西方影片长大的,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饮食文化上,麦当劳,肯德基等这一类西方垃圾食品已成为我们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2.集体精神和时代责任感不强。当别墅洋房、名车、名表成为当今社会成功的标志和理想时,物质利益的获得就成为首要的价值观。为了这所谓的成功,当代大学生不再以教化德行修身为首要,以个人理想为动力,以文化传承为己任,而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舒适的个人生活、奢侈腐化的消费等更为实惠的追求为人生的基本目标。对于“人真正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真正的意义何在”等问题不屑思考。他们以个人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背道而行,背离颠倒了孔子所提倡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2]39的社会价值观与荣耀观。 3.基本道德底线频频突破。文化的基础是道德,社会文明的建立源于人类对道德的自觉需求,大学教育即是要培养明德修身的君子。孔子认为君子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2]152古代中国的先贤圣人就教化学生和世人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明确提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实际上是在告诫世人关于人的价值的是与非,荣与辱。然而时至今日,高等教育的环境以及硬件建设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文化修养却愈加“德之不修”,坎坷不断。从前几年的马加爵事件、刘力杀死亲生母亲事件、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硫酸泼熊到近期的药家鑫驾车肇事后持刀杀死被害者、李启铭驾车肇事后叫嚣“有本事你们告去吧,我爸是李刚”等等案例,发人深省。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开始反思:我们的道德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了?没有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还是有价值有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的教育吗? 究其以上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在学校,重知识轻文化。受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今衡量优秀学生的标准是各门课程的成绩以及专业能力。校方对学生文化的学习缺乏重视,也缺乏引导学生对社会文化价值以及问题的思考与反思。高校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塑造纯粹的“知识人”成为首要任务,求知识而乏文化,填鸭式课堂盛行,致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堆积品”。 2.在家庭,重成绩轻品德教育。为了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学校和家庭全力以赴,而且盛行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的风气。药家鑫、李启铭类事件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他们虽成绩优良,考上了大学,但是非不分,荣耀与耻辱不鉴,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药家鑫在大学里拿奖学金、钢琴也弹得好,这些能说明他是个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学生,却做出了令人发指的行为,大大突破了基本道德底线,这与家庭忽视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3.在社会,重文凭轻素质。范进中举映射着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凭情结,从唯文凭到重文凭、重能力,我们的思想观念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一纸文凭仍然是社会就业的“指挥棒”,是学校以及家庭教育追求实现的头等大事。传统文化中孔子提倡用人要优先选择学过礼的君子,但是在当今社会就业过程中,文凭与能力是最重要的,道德素质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受此影响,高等教育也一味迎合经济发展的短期要求,而不去做长期细致的德育工作,过分强调学科设置的经济功能,忽视重在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和内在品质的社会功能。因此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环节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