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2:TS9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3)01-0001-12 在高唱“现代化”的今天,一部反映传统中国饮食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2012年的春天引起了轰动,这恐怕是其创作者们没有想到的。其实,当我们把这部电视片放在影视人类学的视角下审视,就会发现它的热播是有其必然性的。“影视媒介标志着视听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前人类学通过纸媒记载、传达信息的习惯,并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走到了历史的前沿,进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叙事方式。”[1]81在人类学家的眼中,影视媒介可以被视为客观、精确捕捉现实的一种手段:“可以被感官直接理解的一种记录形式,想必它记录的内容,没有被观察者所必然抱有的主观偏见所污染”[2]。《舌尖上的中国》以影视媒介特有的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一体化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了记录和书写,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说:“《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的元素来表现,其表达方式可亲,注重展现细节,温情故事穿插其间,让人有亲切感,易于接受,较好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等宏大主题的当代表述。”[3]8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形象、更生动地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本质。可以这样说,一种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饮食文化基础之上的,要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必然要从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开始。 一、自然:食物的来源 人类的食物最初来源于原生态的自然。自然造就了人类不同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是《自然的馈赠》,在这一集中,影像所展示的食品是:烤松茸、油焖春笋、腊味飘香腌笃鲜、排骨莲藕汤、煎焖鱼头泡饼、煎煽马鲛鱼、酸菜鱼、侉炖鱼、椒盐藕夹、酸辣藕丁、诺邓火腿、炮弹鱼、螺蛳粉、蒜烧池鱼等食品。这些不同民族或族群源于自然而获得的食品,在片中是通过卓玛、圣武、石把头、林红旗等个人故事来展示一个民族或族群如何与自然相融共生的族群历史。这是在用影视化的语言表述人类学的内容,比用文字书写更具有真实性和具象性。“影片不断强调这样的观点:人们从未离开过自然,社会在自然之中得以存在的延续,外在感官的浮华之下是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4]51自然馈赠给了我们什么?是高原、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等所组成的物理世界,还有松茸、竹笋、莲藕等所组成的植物世界,还有鱼、猪、牛、羊等组织的动物世界,后两个世界成为了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这是自然给人类最初的馈赠。《庄子·盗跖》中说:“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在有巢氏(旧时器时代),人类基本上是直接依赖自然的馈赠来解决温饱问题。在《自然的馈赠》中,展示了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等而获得食物的多种形式,背后反映的是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当地人对自然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卓玛在香格里拉的松树和栎树丛中寻找的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一种菌类植物。在人类没有发明人工种植蔬菜之前,天然的菌类植物是最珍贵的食物,它提供了人类赖以生长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所以,称为“植物之王”。虽然,现代已经有许多人工种植的蔬菜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在卓玛的族群中,这种习惯仍然保留了下来。这种与当地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技能,具有极强的自然适应性,它与当地的生态系统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又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必借助任何外力推动,就能持续地发挥作用。”[5]云南香格里拉每年5月到次年11月的雨季,为松茸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当地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懂得要尊重自然,正确处理自然与自己生存的关系。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卓玛们在采集松茸时并不是“铲草除根”,而是“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6]17这是卓玛的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并经过世代相传,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鲜明地域和族群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6] 圣武和茂荣兄弟们在湖北嘉鱼的湖泊中挖掘一种在湖泊中生长的植物——莲藕。莲藕这种植物含有天冬碱、葫芦巴碱、蛋白氨基酸、干酪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钙、磷、铁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古就成为中国人重要的蔬菜品种。北方地区的人们多用来做菜,一般叫藕菜或莲菜;南方地区的人们是果蔬兼用,一般叫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莲藕的描述是:“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蒻,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圣武和茂荣兄弟们挖藕的地区湖北嘉鱼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区内湖泊纵横,是我国重要的产藕区,有“鱼藕之乡”之称,现今仍然流传着:“男儿百日不离姜,女儿百日不离藕”、“西湖的鱼,东湖的藕,才子佳人吃了不想走”的民间俗语。嘉鱼藕最早是纯自然的产物,无需要人工种植,自然稆生性好,虽然现在可以人工种植了,但仍以原生态品种最好。圣武和茂荣兄弟们所挖掘的就是这种天然品种。虽然现在嘉鱼人工种植藕已很普及,但依自然而做的方式,仍能引起我们无尽的思索:“它引领观众回到食物最初的来源的地方,把它们尽情地展现出来,观众惊奇地发现,这些原本都是自己身边的草木,而自己也是草木的一部分。”[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