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明隆庆五年(1571年),西班牙远征队司令迪雷加斯皮(Miguel Lopez de Legaspi)占领马尼拉,设立总督府,自此展开长达320年的殖民统治。随着西班牙人正式以马尼拉为东亚殖民地首府,他们自美洲大陆带来的白银吸引更多华人将中国的丝绸与瓷器等商品运往该地,再将明中叶以后需求孔急的白银运回中土。由于在马尼拉获利丰厚,因此远赴西班牙菲岛殖民地的华人日益增加,殖民政府不久也发现,这些急遽增加的华人移民成为菲岛的大问题,西班牙国王因此陆续针对在菲律宾的“华商”,即当时所谓的“生理”(Sangley)人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并发布了一系列敕令。① 殖民政府设立以来,西班牙人一方面迫切需要华人提供的货物及技术性劳力,另一方面又唯恐接踵而至的华人与明帝国里应外合,威胁殖民政权,对于黄金与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更是不满。因此,西班牙殖民政府陆续颁布各项严苛的政策以限制或打击华人的商业经营及居住权益,挑起土著与日本侨民对华人的仇视,更分别于1603年、1639年、1662年、1686年,及1762年借故对华人展开大规模的屠杀行动(陈荆和,1963)。除了政治及经济因素,西班牙拓展海外殖民地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为了吸引华人皈依,西班牙殖民政府曾订定各项相关政策:如免除教徒劳役;准许与土著妇女通婚的华人拥有土地;教徒免除十年贡金,其后所需缴纳之贡金也比非教徒少,享有与土著同样的待遇。对于不愿受洗,所谓的华人“异教徒”,则实施隔离或驱逐政策,也不准许他们与土著妇女通婚。透过高压与怀柔策略,吸引或迫使大量华人改宗。 菲律宾第一任主教撒拉萨(Domingo de Salazar)1581年到任之初,一度对华人的处境深表同情,对殖民政府施于土著及华人的暴虐行径深表不满,并将种种不平之事条分缕析上书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Ⅱ,1556-1598)。撒拉萨不久也了解,虽然有不少华人受洗,但他们当中有大部分是为了争取在马尼拉的居留权,或是藉此取得信徒享有的各项权益,只要他们离开菲律宾,又立刻恢复原先的偶像崇拜。换言之,华人所以改宗主要是为了现实利益或出于无奈,而非信仰热忱。因此华人在西班牙人心目中,逐渐形成善于经商,又充满狡诈性格的粗鄙形象(黄滋生、何思兵,1987:56-62)。为了杜绝“临时信徒”,撒拉萨下令华人受洗的同时必须剪去发辫,并不得重返中国。此举不仅是对全体华人的侮辱,也令即便对天主教具有高度热忱的华人不敢领洗,更使得原先就对天主教缺乏兴趣的华人大为反感。 不论华人对天主教的基本心态为何,在西班牙统治者的压力及利诱双重影响下,接受洗礼的华人逐渐增加。然而,当时天主教正信者还是不多,反倒有不少人将耶稣或天主教的圣者(saints)比附为中国传统宗教的神明。历史学者魏安国(Wickberg Edgar)即指出,菲律宾华人将圣地牙哥圣者(St.Santiago)比附为关帝,将安智波洛圣母(Virgin of Antipolo)比附为妈祖,并发展成当地华人社会普遍的信仰。1762年英军进攻马尼拉时,华人也以天主教圣者为号召,企图藉此结合群众,与英军里应外合,伺机推翻西班牙的统治(Wickberg,1965)。华人将天主教圣者比附为中国民间信仰神明也一直持续到今日,如本文即将探讨吕宋岛南部描东岸省(Batangas)和明多罗岛一带华人迄今仍将凯萨赛圣母(Virgin of Caysasay)视为妈祖的背景及意义。 最早注意到描东岸凯萨赛圣母信仰的学者,应该是菲籍人类学者施振民及其妻子洪玉华(Teresita Ang See),他们在1985年曾前往吕宋岛南部的描东岸市调查凯萨赛圣母信仰的情形。1988年,洪玉华又再度和当地华校(Chinese School)教师吴文焕(Go Bon Juan)共同调查地方上有关凯萨赛圣母传说,以及当地华人如何将该神视为妈祖崇拜的经过(See and Go,1990:53-65)。陈志明(Tan Chee Beng,1994:139-165)探讨东南亚华人宗教时,也以凯萨赛圣母信仰为例,说明菲律宾天主教与华人民间信仰的互动融合。赵树冈(2000:19-25)则是以文化认同角度概述吕宋岛南部,包括达社(Taal)、罗沙里奥(Rosario)、黎巴(Lipa)、描东岸(Batangas)几个华人群聚的“社”,每年从达社教堂借出凯萨赛圣母像,搭建临时祭坛以天上圣母名义奉祀,到1975年又在描东岸市建立天后宫,供奉天主教圣女形象的“妈祖”。 长久以来,中国民间信仰一直是东南亚华人族群认同相当重要的指标,诸如菲律宾的凯萨赛圣母也经常被视为菲律宾土著与华人族群融合的象征。然而,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在菲律宾的文化接触与互动是否能以“融合”加以解释似乎值得思考,更关键的问题是透过貌似混杂的信仰形式底下,从历史过程及透过不同神话文本,探讨这尊神明信仰背后所反映的族群互动。本文首先从文化接触与族群认同探讨此类信仰,接着将叙述当代描东岸华人社群以及文化认同危机,进而从天主教神父在20世纪50年代书写的文本,以及华人流传有关“妈祖”的圣迹,论述凯萨赛圣母或“妈祖”如何被用来作为可供操弄的符号,不同族群如何透过对神明的创生,以及圣迹神话诠释的过程建立族群界限。最后将论述华人建庙奉祀凯萨赛圣母不仅不是族群融合的象征,反而成为严峻政治压力下的族群互动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