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63(2012)11-0057-06 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至今,现代符号学已经经历了100年的发展。索绪尔和皮尔斯创立的符号学方法在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美学以及文学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然而不管符号学成熟和发展到何种程度,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的论争一直是一个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认知语言学和文学文化符号学研究的深入,符号的任意性似乎因已经成为其语言文化承载的巨大掣肘,受到了广泛的批评。本文拟在回顾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符号任意性的实质,并试图证明正是符号的任意性保证了符号文化承载功能的实现。 一、符号任意性之争 任意性问题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就一直是哲学界和语文学界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其时表现为词与物的关系的争论。随着现代符号学的诞生,索绪尔提出符号的二分理论,即符号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构成,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arbitrary),它们的关系由社会约定俗成。①任意性由此而来。与此同时,皮尔斯提出了符号的三分说,将符号直接与自然界中的所指物联系起来,受到了学界的追捧,他同时将符号分为象似符号(icon)、标示符号(index)和规约符号(symbol),并指出前二者是有理据的符号,第三种是靠社会约定的符号。②这就从符号学的角度对任意性提出了批驳。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符号的任意性之争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哲学思考和理据找寻,一是受皮尔斯符号观影响的象似性对符号任意性的冲击。 苏联语言学家雅库宾斯基早在1931年就对符号任意性提出质疑,认为索绪尔未能考虑到语言符号的矛盾,“尽管从它的结构来看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偶然的,人们对它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在语言和整个社会的演化着的系统中,它不是任意的、偶然的,也不是人们对它无能为力的”。③ 本威尼斯特1939年在他的《语言符号的性质》一文中从两个方面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思辨性驳斥:一个方面,既然索绪尔认为符号是形式而不是实体,符号的两面都是心理的,能指和所指“两者一起铭记于我心中;在任何情况下都同时显现。两者的结合是如此的紧密……”,“能指与所指的联系不是任意的,正相反,它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本威尼斯特认为,索绪尔在谈任意性的时候出现了逻辑性的失误,他一边说语言符号联系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印象,“但是,行文不远处,他又声明说,符号之所以具有任意性的性质,是因为它与所指‘在现实中没有任何自然联系’……他无意识地暗用了第三个关系项,而这第三个关系项并不包含在最初的定义当中。”“在索绪尔用来定义语言符号的方式和他赋予符号的根本性质之间,就出现了矛盾。”④ 雅各布逊1959年10月在德国艾尔富特(Erfurt)举行的“语言的符号与系统”第一届国际研讨会上做了题为《语言的符号与系统——重评索绪尔理论》的报告,高度评价了本威尼斯特对索绪尔任意性的反驳,认为这是“绝妙说明”,“从共时的观点看语言社团使用语言符号,绝不可以赋予语言符号任意的性质”,“我认为,从有关‘任意性’和‘无动机’符号的所有讨论当中,人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术语‘任意’是极不恰当的选择。”相反,他针对克鲁舍夫斯基提出的相似性(similarity)和相邻性(contiguity),认为“索绪尔把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武断地说成是任意的关系,而实际上这种关系是一种习惯性的、后天学到的相邻性关系。这种相邻性关系对于一个语言社团的所有成员具有强制性。”⑤ 在思辨之外,不少语言学家致力于理据的找寻。苏联语言学家布达哥夫从词的内部形式推敲符号任意性,认为“‘语言符号’一般只限于在其低级形式(音、部分词素)中才是不可论证的,但在其高级表现形式(词)中,‘语言符号’总是趋向于可论证性的。”⑥Langacker也指出“索绪尔过分强调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例如由多词素构成的语言符号就是非任意性的例证,其间的理据是可以被分析的。”⑦国内也有很多学者提出符号在语言的不同层面都具有理据性,并提供证据,甚至将理据性提升到人类普遍共性的范畴。⑧李葆嘉教授也提出不能“对所指和能指的关系不加历史的探讨,而以‘任意性’一言蔽之”。⑨也有学者提出不能因为暂时找不到理据,就否认理据性的存在。 符号的象似性一经提出,就成为攻击任意性的最为直接而有力的证据。近年来,象似性研究尤其成为符号学和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使得任意性越来越受到人们怀疑。尤其是随着符号的象似性在文学、美学等领域的运用,象似性似乎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当然道理。 自皮尔斯提出象似符号、标示符号和规约符号这一符号的分类以后,人们意识到符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而也具有自然的理据性。例如象似符号具有复制性质,如脚印、照片和肖像等,这些符号与课题之间具有明显的象似性;标志符号作为客体的标记,如水银柱的升降代表温度的高低、烟斗和高跟鞋分别代表男女卫生间等,虽然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弱于象似符号,但仍与客体有着自然的联系。⑩这些皮尔斯所谓的自然符号与其代表的客体之间有着极强的象似性,因而也是符号任意性的最强反对依据。 语言学领域的象似性研究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发现我们的语言结构在各个层面都与自然和人类的认知结构有着惊人的象似,甚至在认知语言学的著作中学者们提出语言系统本身就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最大投射。Haiman对语言符号象似性作出了最为系统和详尽的研究,他从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两个方面对语言符号的象似性进行探讨,并且对语言中象似性现象,如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件、距离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句式象似性以及话题象似性等进行分类分析。(11)(12)因而他成为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的杰出代表。除此以外,大量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者,譬如Givon,Halliday,Langacker,Croft等人,均对象似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