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至今,国际体系仍处于混乱状态。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大规模流行病等复合型跨国问题已大大超出了传统外交的议题范围。新型国际安全议题同时包含着旧有矛盾,传统的“冷战斗士”一代和当代的“网络2.0”达人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尽管国家仍是主要的外交行为体,但其地位正逐渐受到非国家行为体、国际制度和个人的挑战。一些非国家行为体不愿遵照传统的外交、安全规则行事,而是使用更为强硬、具有威胁性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当今国际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前的国际体系相似,而外交呈现出的景象也和前威斯特伐利亚时代一样令人困惑。在此背景下,当代外交学研究的领域也在急速扩展。然而,回答“什么是现代外交?”这个简单问题仍非易事,这个问题在外交学学者当中引起了大量辩论。传统主义者如贝里奇(G.R.Berridge)坚持认为,(外交)本质上是一种富有资源和充满技巧的政治活动,是权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保障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实现……外交包括官员之间为了实施外交政策的交流行为。① 对贝里奇而言,外交是由主权国家的官方代表来实施的,而非那些公民社会组织(CSO)、跨国公司(MNC)或国际体育联盟的工作人员。与贝里奇相反,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认为,外交已经死亡。他认为当代外交“技术过剩、自我为中心的、近亲繁殖和腐化”,并且“不受总体环境的影响”。②后实证主义者如德里安(De Derian)提出了第三种观点,认为贝里奇和莫德尔斯基均忽视了外交的实质,外交并非只是国家行为,外交同时也是“人类特定的社会行为”。③ 无论外交的基本含义有多么含混,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外交的重要目标与实践是“和平的事业”,而且不规则性、易变性和多元性在21世纪的外交中起着重要作用。保丽娜·克尔(Pauline Kerr)和杰弗里·怀斯曼(Geoffrey Wiseman)指出:“外交饱含争议——有人赞同有人批评。国际政治的主要潮流——全球化、相互依存、区域一体化、武力的持续使用及世界政治中可能出现的权力转移——都使得外交或许成为管理政治实体之间分歧的唯一可持续手段,无论这些政治实体是国家行为体还是非国家行为体。”④ 布莱恩·霍金等人同意这个观点。在2012年提交给芬兰外交部的一个报告中,他们将现代外交描述为“一种迅速变化的事物,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现代外交充满了越来越多的议题和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外交从未变得如此重要”。⑤ 虽然人们都认为外交实践十分重要,但实践毕竟不同于理论。外交官是外交理论的主要批评者,他们“不喜欢外交理论”,特别是“有关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及人们应该做什么”的理论,以及对“外交官之间的关系、外交官的日常工作”的理论化研究。⑥在财政压力和财政与实践的相关性问题上,外交实践者往往“只顾眼前问题而忽视宏观考虑”。⑦大多数外交官对“大理论”不以为然,忽视抽象思想或外交的认识论研究。此外,外交官经常坚持认为,外交实践本身就是理论化的工作。 大多数外交学学者对理论同样不具有太多好感。与国际关系学相比,外交学作为一个次级学科没有清晰的、可操作的理论。这并不奇怪。史料充分显示,外交和外交学对于理论存在着天然的排斥和惰性。由此,21世纪的外交研究与21世纪的国际环境一样令人困惑。 本文认为,尽管外交实践在全球化时代至关重要,但对于外交实践的理论深化更具意义。一个“前威斯特伐利亚”的理论复兴必须与一个“后冷战时代”的复兴相匹配。如果外交决策者和理论家们均希望在理解和实现和平方面有所建树,那么对外交学理论进行明确的讨论和分析十分重要。 本文将外交学理论划分为三类:传统派(Traditional School)、新兴派(Nascent School)和革新派(Innovative School)。本文的目的是:首先,再次确认学界存在着对于当代外交的不同理解,这种多元性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外交具有益处;其次,向外交学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展现冷战结束以来不同的外交学派,并说明当代外交远远超出“国家间对话”的范围;再次,本文指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学术态度对于外交研究和实践具有诸多益处;最后,倡导外交学学者重视理论的作用。正如笔者2011年在国际研究协会论坛中指出,“与现在相比,历史上的外交学研究可能更容易,但却没有像当今如此有趣的时代”。⑧ 一、从“威斯特伐利亚”到“不知不觉地消亡” 当现代外交于17世纪在欧洲出现时,国际体系仍旧是碎片化的、暴力的和易变的。“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瓦解,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世俗主义和宗教特殊论兴起,194个曾经相互敌对的行为体共同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延续至今的国际政治基本原则。⑨ 其中一个原则就是马基雅维利主义:外交行为由追求权力、领土和资源的欲望驱动,并且充满了狡猾、计谋和诡计,以及不断的战略平衡和再平衡。黎塞留则将外交和国际法纳入马基雅维利主义之中,坚持外交必须成为一种“连续的行为,而非一种偶然的行为”,国家利益可以通过合作达成,而非冲突。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