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是欧盟创建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其影响广泛而深刻。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欧盟经济,使欧元区的稳定受到威胁,而且引发了一系列地缘政治效应,加大了欧盟的政治不确定性。本文拟对欧债危机背景下的欧盟权力嬗变趋势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盟前途的影响,是为抛砖引玉。 欧元区被倒逼成为“核心欧洲”? 欧债危机触发了欧盟内部新一轮权力转移动向,首先是欧盟权力从27国大家庭向欧元区“内核”转移的趋势。法国是这一权力变局背后的推手,法德协调与合作是实现变局的关键。 法国积极推动欧元区决策和协调进程的机制化,法德两国共同筹划实施更深的政经一体化来拯救欧元。法国长期将欧盟作为提升其国际影响力的杠杆,但冷战后欧盟东扩和德国的统一稀释了其在欧盟内的影响力。面对欧债危机,法国欲转危为机,谋求通过深化欧元区一体化来应对危机,同时加强法国在欧盟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德国作为欧盟无可争议的经济领袖,危机之初一直在是否救助希腊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不愿意为他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买单。但是随着危机的逐步扩大,德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救助意愿开始趋强。随着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法德两国开始共同推动欧元区政经一体化进程,欧盟权力向欧元区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主要表现为:1)欧元区首脑会议。继2008年10月在巴黎召开了首次欧元区首脑会议之后,2011年3月11日欧盟召开了史上首次双峰会,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上午先举行了27国欧盟峰会,午后包括卡梅伦在内的10个非欧元区国家的领导人离会,而17个欧元区国家的领导人则留下来举行第四次欧元区峰会,讨论进一步加强协调以稳定欧元事宜。欧元区首脑会议正式走向机制化,规定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并将在布鲁塞尔设常设秘书处,为欧元区会议以及欧元区财长会议提供支持。2)财政联盟。2011年12月通过的欧盟“财政契约”获得了12个欧元区成员国议会的批准,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欧元区实施财政一体化的重要步骤,而财政一体化意味着部分财政权力由成员国向欧元区整体的转移。3)银行业联盟。欧元区积极推进银行联盟建设,因为银行业联盟是解决银行业问题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德法两国的推动下,2012年12月的欧盟峰会就银行业监管达成协议,赋予欧洲央行监管欧元区银行的新权力,这标志着欧元区已成功向建立银行业联盟迈出了第一步。 目前来看,欧元区渐成一体,首脑峰会几乎成为欧盟应对债务危机过程中与欧洲理事会平行的机制。欧元区努力的方向主要是加深财政联盟和银行业联盟,而其核心之一就是寻求最终为欧元区17个成员国制定共同预算和获得发行共同债券的权力。 欧盟内可能形成以欧元区为基础的“核心欧洲”,而这将使得业已存在的“双速欧洲”隐忧更加显性化。为了尽早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欧元区不断加深一体化,欧元区首脑峰会和欧元区财长会议的作用不断提升,更加紧密的经济和财政协调,也将不可避免外溢至其他政策领域,从而推动其成为欧盟的“内核”,亦即“核心欧洲”。欧元区国家的紧密协调和一体化进程也影响了整个欧盟的发展步伐,形成了“双速欧洲”——一边是更密切融合的欧元区,另一边是比较接近欧盟的联邦制。萨科齐2011年11月称,“双速欧洲”可能是欧洲未来唯一可行的模式,即欧元区前进的速度要快于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①另有评论指出:“双速欧洲的幽灵自2011年8月法国和德国建议欧元区领导人定期会晤并拥有其独立的欧元主席时,就已经开始成型了。”② “核心欧洲”和“双速欧洲”引发了非欧元区国家的担心,短期内可能会引发某种离心倾向,加大欧元区成员国与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裂痕。波兰2011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公布了一份旨在“加强欧元区治理,不能产生排他性结构,从而加剧欧盟分裂的潜在危险”的文件,要求所有国家都能够参加有关欧元区治理的会议。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欧元区“内核”的不断强化可能会给欧盟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势头,从而将欧洲一体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核心欧洲”对非欧元区国家起到的刺激和带动作用也不容忽视。从长期来看,这些国家加入欧元区是一个大趋势。事实上,近一个时期波兰等多个非欧元区国家的政要都表示对欧元有信心,并对未来加入欧元区持积极和开放的态度。拉脱维亚议会不久前投票通过了有关加入欧元区的法案,为该国计划于2014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扫清了法律障碍。 “德国问题”隐忧重现:亦真亦幻? 德国应对危机的政策与行为是德国政治和经济双重利益的要求。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德国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施救,则意味着对市场放出了悲观信号,而市场对欧元前景不看好导致欧元出现危机,也必然使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德国自欧元诞生以来经济发展较好,其全球贸易顺差由1999年的712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2096亿美元,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二来自欧元区内部。从外部来看,欧元在国际市场上也较德国马克更加强势,更有能力应对美元的冲击。作为欧元货币体系的最大赢家,德国显然承受不了欧元区解体的后果。从政治利益角度出发,如果任由欧债危机发展下去,还会威胁德国长久以来维系的欧洲体系和欧洲认同,德国已然为此付出大量心血,不能坐视不管。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称,施救希腊等国“不关乎货币,而是关乎欧洲”。③尽管救助希腊等国具有法律层面、道德层面等问题,但是德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进程及货币等内生性的经济因素,以及维护欧元区稳定和欧洲一体化既有成果的政治考虑,共同将德国推向了救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