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加纳专栏作家阿瑟·科比纳·肯尼迪在加纳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对非洲的新争夺》的署名评论文章,认为各大国当前似乎正在进行对非洲的第三次争夺。该作者认为,大国对非洲的第一次争夺发生在1884年的柏林会议期间,那时西方各殖民列强在会议室的办公桌上划分了非洲的版图和各国势力范围。第二次对非洲的争夺则发生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在非洲的影响力大搞“代理人战争”。该作者还认为,当前对非洲的新争夺似乎主要是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展开的,法国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巴西、印度和土耳其都试图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① 笔者完全认同该加纳学者对前两次大国对非洲争夺的判断,事实上,这两次西方殖民列强及超级大国对非洲争夺所造成的严重负面后果早已为史书所记载,并为世人所公认。但如果说当前对非洲的新争夺是在美国与中国间展开,笔者则不能认同。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开始有能力和资金在非洲投资兴业,向非洲国家提供发展援助,非洲国家也希望从新兴国家的成长经历中学习和借鉴一些有益的发展经验。这种基于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合作与柏林会议以及冷战时期的列强争夺非洲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便是中国与美国之间,虽然有一些基于市场经济原则的商业竞争,但中国在非洲没有任何军事存在,中国对外政策秉承的是“不干涉内政”原则,这不仅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非洲搞“代理人战争”的那一套有着本质不同,即便如这位加纳作者所预言的“随着美国和中国在非洲争相施加影响,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它们有朝一日将在非洲兵戎相见”也可能永远只是一个“预言”。 另一方面,虽然尚不能定性对非洲的“第三次争夺”目前已经展开,但近两年来,法国、美国等西方大国在非洲热衷展示的军事“肌肉”和军事存在则明明白白上演了一场西方大国在非洲军事争夺的新一幕。 法国:“非洲宪兵”再次活跃 非洲是法国在海外传统影响最深、经营时间最长的地区,法非之间有着剪不断的文化传统纽带和政治、经济联系。自戴高乐以来的历届法国政府都把非洲视为支撑其大国地位的“前沿基地”,把维护其在法语非洲国家的特殊利益作为对非政策的核心,强调“失去非洲,法国将成为二流同家”。长期以来,法非关系的维系一直主要通过四根纽带,即:国家元首间的私交和两年一度的法非首脑会议;对非发展援助以及对非洲国家,特别是法语非洲国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控制;法非文化合作和保持、扩大法语在非洲的影响;军事干预和保留法国在非洲的驻军。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和非洲形势的急剧变化、法国自身受经济和财政问题的困扰以及面对美国在非洲发动的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法国不得不一再调整其对非政策。近年来,随着法非关系中其他纽带的松弛,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趋于下降。笔者曾于2010年3月在赴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调研时,亲眼看到杂草丛生、已经关闭的法国驻卢旺达文化交流中心的衰败和萧条。因此,为重振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深陷欧洲债务危机中的法国只有抓紧四根纽带中的“军事”纽带。 在军事领域,法国对非政策在冷战后调整的一个主要方向原本是削减在非洲的驻军,停止对非洲事务进行直接军事干预,促进非洲自己解决地区性危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法国曾先后同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防务协定,同2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军事合作或技术援助协定,向非洲派遣了1000多名军事顾问,还在6个法语非洲国家长期驻有军队,总兵力约达8000人(吉布提3400人、中非共和国1400人、塞内加尔1200人、乍得800人、加蓬600人和科特迪瓦600人)。②依据上述协定,当非洲国家出现社会动荡、武装叛乱时,法军往往采取直接军事干预的做法,也因此有“非洲宪兵”的称号。30多年来,法国对非洲国家的军事介入不计其数。冷战后,法国曾单独出兵卢旺达(1994年6月)、平息科摩罗政变(1995年6月)和干预中非兵变(1996年5月),但效果均不理想。有时非但不能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反而在当事国激起了强烈的反法情绪(如法国在卢旺达大屠杀事件中的“干预”激起了卢旺达强烈的反法情绪,该国已从讲法语的国家转变成英语非洲国家)。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法国与美国在非洲的争夺最为激烈,而且表现出美攻、法国守中有攻的总体态势。1996年10月,在扎伊尔[现刚果(金)]内战中,美国积极支持卡比拉与法国支持的蒙博托作战,并在卡比拉掌权后立即与其达成多项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从法国手中夺走了这块统治已30年之久的“领地”。亲美的卡比拉上台可以说是法国在中部非洲蒙受的重大挫折。干预卢旺达危机的失利加之蒙博托政权的落败,客观上使得法国不得不收敛在非洲的“锋芒”。 2007年5月萨科齐就任法国总统后,为提升法国在非洲的大国影响力,使法国重返世界中心舞台,法国似乎逐渐淡忘了以往军事干预非洲事务所产生的恶果,法兰西的“非洲情结”重新活跃,“非洲宪兵”的基因也重新激活。在2011年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战争中,法国带头打响了第一枪。在2011年年初科特迪瓦因大选争端而引发的内战中,法国军队积极介入,并最终逮捕了前总统巴博,支持瓦塔拉出任该国新一任总统。2013年1月,就任刚七个月,原本对非洲事务本不感“兴趣”的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开始军事介入马里危机。 在出兵干预非洲国家事务方面,奥朗德比前任萨科齐要持更为谨慎的态度。2012年10月,奥朗德曾在上任后首次访问非洲,先后访问了塞内加尔和刚果(金),并出席了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举行的第十四届法语国家首脑会议。在出访前,奥朗德在阐述法国对非新政策时曾表示,法国将谋求与非洲国家建立“相互尊重和透明”的新关系,但还是要优先与“尊重民主”的非洲领导人互动。在谈到马里危机时,奥朗德还强调,法国将寻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允许西非国家对马里北部进行军事干预,法国准备提供“后勤”支持,但不会直接派兵。③言犹在耳,但仅仅两个多月后,奥朗德即派出4000多名法军直接介入马里内战,帮助马里过渡政府收复了北部被马里叛军占据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