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机制的进步意义必定会伴随其成长壮大而得到全面的彰显 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运行状况“高开低走”,尤其是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下降,国际上对金砖机制发展前景予以否定的看法再度发酵。有人甚至扬言它不久就可能解体。在这一背景下,对金砖机制的地位和命运作出阶段性评估,厘清其理论和实践的真实含义不仅必要,而且也是一个具有相当迫切感的命题。 应当承认,“金砖国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的过程尚短,相关的研究远不够充分,任何过分乐观或悲观的论点都不免草率。然而,经济的根本动力是信心,失去信心就意味着失去增长的可能。鉴于全球经济复苏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仍然是基本的决策理性和学术理性,因此“金砖国家”这一合作机制应该得到更加普遍的重视和更加积极的评价。 其一,它顺应和推动了全球发展多极化的历史趋势。尽管“金砖”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经济学的理论实验室,但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却真实地扮演了它的“助产士”。2009年,中俄印巴四国领导人首次会晤,讨论了危机背景下的全球经济形势和发展领域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表《叶卡捷琳堡联合声明》申明进一步加强四国间广泛的经济、社会和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意愿。从那时至今,金砖国家的政策磋商机制不断拓展和丰富,从首脑峰会、部长级高官对话、专家工作组会议、国际多边议题的外交协调延伸到由智库、企业家和民意领袖参与的网络构建等多种形态。 回顾近5年来的发展历程,人们不难发现,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稳定和恢复作出了明显的贡献,在国际秩序变革中的发言权、决策权进一步增大。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将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 究其原因,一方面要归于金砖国家通过团结一致获得了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提升,特别体现在南非正式加盟这一机制,同时,有意作为成员或观察员加入的国家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这一机制为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平衡、合理的目标调整提供了现实支持。与旧的国际机制不同,金砖国家所代表的是全球经济中“加工制造”和“资源能源”两大基础板块,更代表了亚非拉三大地区的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因此,它的诞生充分显示出全球发展格局的客观变化及其深刻的历史要求,而它的成长也有力地促进了国际秩序的加速演变,使其多极化的总体方向得到进一步确定。 其二,它代表了新兴大国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的探索。金砖国家成员不仅在当今全球和地区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其联合自强所可能产生的巨大发展潜力。“金砖国家”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7%和43%,而2009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累加起来则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6%和13%。尽管国情各异,禀赋不同,但它们所处发展阶段和外部竞争压力相近,特别是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共同挑战。 “金砖机制”既为各成员国判明形势,交流经验、破解难题,共同制定下一步“共享式增长”大计提供了宝贵的政策对话平台,也为其扩大经济上的相互需求与互补性,调节贸易竞争,实现彼此间工业化与产品差异化,并最终促进南南贸易的大发展、大繁荣,减少对发达经济体的传统依赖产生积极的现实效应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合作机制建立在平等、民主、互利的原则基础之上,各成员国一直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积极务实、开放透明的方式”开展协商,推动合作,确保5年来出台的合作方案充分体现了各方的现实和战略需求,从而使具体的合作行动顺理成章,步步为营。 其三,它积极倡导平行、多元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力图在未来南北对话与合作进程中发挥主要的“桥梁”作用。金砖国家机制的基本议题集中于经济发展领域,创立者们从一开始就排除其政治同盟或组成排他性俱乐部的性质。到目前为止,金砖国家所达成的合作方案对国际社会任何成员(包括国家集团)均未构成损害或威胁,而是始终不渝地寻求它在20国集团、联合国和其他多边治理框架内的建设性作用。因此,它一方面易于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和认可,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保留各成员自身对外合作的继承性和灵活性。对处于新旧转换之中的全球治理机制而言,金砖国家机制在形式上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其机理特点在于非冲突性,其进步意义必定会伴随其成长壮大而得到全面的彰显。 其四,它有可能从利益结构上取得突破,从而极大地改善成员间的战略互信。目前,外界对于金砖国家机制的主要质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成员国之间经贸利益的不对等性和产业结构的竞争性有所凸显;二是成员国之间尚未形成贸易和投资高度依存的局面,2011年其内部贸易总额仅占其对外贸易的4.9%,其相互的生产性投资也在各成员国海外投资中占比很小。这些观点基于金砖国家实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的相似性,关注其产品、外部市场上的竞争性,却忽略了当前国际形势不断产生的“倒逼”动态以及金砖国家势必作出重大调整的可能性。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未来金砖国家很可能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和创新合作方式,从三个方向形成新的利益共生格局: 首先,根据各自在资本、资源、市场、科技和人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和内部贸易格局;其次,开辟更为广阔的科技合作空间,将政府间联合资助合作研究、公共采购项目下的科技合作、跨国人力资源流动与培养、公共信息网络共享系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等作为合作开发的重点,从而保证各国借助科技合作的台阶更快地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其三,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或共同发展基金,通过建设共享的信用系统既可促进成员国间投资与金融合作,也有利于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降低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