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之后的两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尽管东亚地区内国家对货币合作有着不同的思路和战略,但仍然在维持金融稳定、避免汇率动荡的共同利益基础上,推动了地区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2000年,东盟+中日韩(“10+3”)财长会议达成“清迈倡议”(Chiang Mai Initiative,CMI),奠定了地区货币合作的基础;2007年,“10+3”财长会议达成了“清迈倡议多边化”(Chiang Mai Initiative Multilateralization,CMIM)协定,并同意建立和加强地区监督机制;在2012年5月召开的“10+3”财长会议上,各国同意将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规模从原来的1200亿美元扩展到2400亿美元。东亚货币合作,一方面反映了东亚地区主义的新发展,地区内国家尝试通过建立基于规则和制度化的治理方式来应对全球金融不稳定,从而有别于此前的地区主义实践;但另一方面,目前的货币合作并未涉及到建立地区货币体系的关键领域,包括共同货币单位和汇率协调等方面。因此,如何理解和评估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学术问题。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东亚货币合作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上,东亚货币合作所要实现的目标、面临的问题以及主要国家的战略也是不同的。第一,CMI和CMIM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地区经济应对全球资本流动和金融动荡,为面临短期流动性困难的国家提供金融支持,其面临的合作问题是如何决定各方出资比例、设计贷款条件以及避免道德风险等。第二,如果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东亚货币合作的目标是要建立地区的汇率协调机制和共同货币单位,从而促进地区内的贸易、投资和资本流动,增强要素利用效率,其面临的合作问题是如何克服成员国的国内政治或外交考虑而建立最优货币区。第三个层次是全球层次,关注于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组,其面临的合作问题是全球货币体系与地区货币合作的关系、地区内国家的国际货币战略等相关问题。 本文主要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否存在一种货币合作的亚洲模式?如何思考与评估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第二,如何界定东亚货币合作的性质,并分析其发展前景?文章在简要总结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有关东亚货币合作的关键性问题;然后区分两种不同的货币体系建立过程:美国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洲建立的欧元体系,探讨领导国在建立全球或地区货币体系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以此评估东亚货币合作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将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理解为谈判问题,认为各方对货币合作的分配性结果的估计和所拥有的信息条件会影响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方向和进程。 一、从清迈倡议到清迈倡议多边化:亚洲货币基金的复生?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接推动和促进了东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亚洲金融危机对东亚国家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脆弱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缓慢的救援速度以及苛刻的贷款条件使得东亚国家感到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可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谋求地区互助的东亚货币与金融合作开始启动。在1997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东盟峰会上,东盟国家领导人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举行了首次联合会议,“10+3”峰会机制正式启动,之后,“10+3”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以及东亚峰会等合作机制也相继建立起来。 东亚货币合作是在“10+3”的框架内发展起来的。在1998年的“10+3”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议建立财长与中央银行行长间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开展地区内的货币与金融合作。1999年11月,第三次“10+3”领导人峰会发表了第一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确定了地区合作的十大领域,其中包括金融与货币合作,强调对共同感兴趣的金融、货币和财政问题加强政策性对话,并加强自救与自助机制。在2000年的“10+3”财长会议上通过了清迈倡议,奠定了东亚地区货币与金融合作的框架。清迈倡议提出要在四个主要领域加强合作:监测地区资本流动、加强政策对话、建立货币互换网络以及人员培训等。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间的货币互换是东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核心。所谓货币互换协定,通常是指一国以本币向协定国购买对方的可兑换货币,并在约定的未来时刻按购买时的汇率,用可兑换货币购回本币的货币合作安排。国家间的货币互换合作有助于应对短期收支不平衡问题,帮助解决短期流动性困难,以有利于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 截至2009年4月,东盟国家、中国、日本与韩国之间共签订了16份双边货币互换协定,总额约为900亿美元,其中货币互换协定中的20%部分可以直接提取,不需要与IMF的贷款相挂钩,贷款期限为6个月。双边货币互换协定是一种联合自保机制,既可为危机发生国提供实质的贷款支持,也向市场发出国家间合作的信号。 在清迈倡议之外,东亚国家也开展了其他形式的金融合作的尝试,包括建立亚洲债券基金、监测地区内资本流动、进行经济评估与政策对话以及信息共享等。2002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提出了建立亚洲债券基金的构想:由该组织的成员方从官方储备中出资建立一个共同基金,用于投资地区内成员发行的主权和准主权美元债券,其目的在于降低东亚国家银行体系的风险,充分利用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促进资本在地区内的流动,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提高危机的应对能力和缓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