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自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以来,这一趋势愈发呈现出不断“加速”的特点:一方面,西方尤其是美国出于对冷战终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误读导致近乎全方位的战略失误,极大消耗了自身力量,并因此陷入诸多内、外困境之中;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批新兴市场经济大国和“中等强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实现了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持续、强劲、和平崛起。这一对相反态势的演进,使西方与非西方世界的力量对比出现自工业革命以来首次由西方向非西方转移的历史性趋向,并大大增多了国际政治博弈参与者的数量。其结果是,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格局面临深刻变动;同时,地缘政治不可避免地日趋复杂、国际和地区形势加剧动荡。纷繁多变的当今世界情势深刻影响了2012年国际政治的走向,使其呈现出错综复杂、动荡不定等特点。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六个最为突出的国际热点之中:第一,世界主要大国经历政治领导人选举;第二,中东局势发生新的不确定变化;第三,亚太地区形势更为复杂;第四,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第五,俄罗斯未来发展面临新变数;第六,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局势不稳。本文试图对上述热点现象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及其对未来国际政治的影响。 2012年国际政治的主要热点问题 首先,回顾2012年国际政治的主要热点问题,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无疑是“选举”。的确,2012年被国际社会称为“超级选举年”,全世界有多达58个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或即将进行换届选举。“选举”所受关注度如此之高,除了因为涉及选举的国家数量众多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涵盖了大多数当今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四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相当数量的地区热点国家,如韩国、埃及、也门等。如此多具有重要国际和地区影响力的国家纷纷进行政治领导人换届选举,不仅意味着它们会对过往的内外政策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更意味着这些国家未来的内外政策可能会出现多方面调整和变化,从而加剧今后国际和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 其次,中东地区乱局在2012年出现的新变化同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11年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后期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延续,西方借此对中东地区民主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2012年以来,西方对于“阿拉伯之春”的兴奋逐渐被焦虑取代。一方面,中东地区并未出现西方所期待的民主,相反,伊斯兰主义的复兴将使西方面临更大“文明的冲突”之危险。继2012年6月获得穆斯林兄弟会支持的穆尔西赢得埃及总统大选之后,利比亚43年来进行的首次政治选举虽然使温和派“全国力量联盟”占据了议会多数席位,但其并未赢得绝对优势,穆斯林兄弟会等伊斯兰主义党派依然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叙利亚、伊朗局势依旧处于胶着状态。美国采取了先解决叙利亚问题再解决伊朗问题的战略,但叙利亚问题最终能否真正解决,取决于两大因素:西方的财政状况和叙利亚国内反对派能否形成合力。至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个条件均未满足。所有这些状况都意味着中东局势依旧远未明朗。 第三,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具体落实致使2012年以来亚太地区形势持续复杂。自2010年美国高调提出“回归亚太”战略之后,中国面临的周边环境开始变得日益复杂。这种复杂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周边海上邻国围绕东海、南海的海洋领土主权及岛屿主权不断挑起与中国的争端;其次,印度和日本等地区大国同中国的对抗性倾向明显增强;再次,缅甸等中国的传统战略伙伴国对中国的离心倾向日渐显露。毫无疑问,上述每个方面新变化的背后都有美国因素在起作用。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升温的中菲黄岩岛争端,到近来由日本“钓鱼岛国有化”所引发的持续紧张的中日关系,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不仅关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更由于中美两个大国博弈其中而涉及全球层面的利益。因此,中美双方加强沟通、减少战略互疑、扩大共同利益是解决当前亚太地区所有既存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四,欧洲的债务危机继续发酵,并拖累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自2011年希腊首先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后,除德国外的欧元区主要国家纷纷陷入债务危机,导致2011年第四季度整个世界经济重新步入“寒冬”。2012年以来,欧元区经济由于多重原因,表现乏善可陈:首先,全球经济不景气(包括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致使欧洲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利;其次,欧元区内部实施的紧缩计划短期内对其经济增长弊大于利;最后,欧洲银行业的“去杠杆化”过程仍在进行,同样对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11月15日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三季度GDP较前一季度下降0.1%,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经济下滑的状况,这意味着欧元区经济陷入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次衰退。欧元区经济的持续低迷一方面为欧洲一体化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另一方面也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德国发挥其全面影响力的一次契机。欧洲人可能会再度面临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欧洲德国化”问题。 第五,俄罗斯大选在西方质疑中落幕,普京未来的执政过程将面临诸多困难。2012年3月5日,普京以绝对优势赢得俄罗斯总统选举。俄罗斯作为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以及普京的个人特质使得这一事件本身即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意义。然而,这次大选过程中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由于美国对俄罗斯大选问题指手画脚所引发的俄美矛盾。自2011年底俄罗斯出现杜马选举风波以后,美国利用俄罗斯国内出现的“反普”情绪,对其选举过程中的舞弊行为进行质疑和抨击,进而引发希拉里和普京两方的“口水战”,美俄关系由此受到冲击。在2012年5月于美国举行的戴维营八国集团(G8)领导人峰会和9月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普京和奥巴马均缺席在对方国家举办的会议,凸显出美俄关系所遭遇的难题。在对外面临与西方关系的困境、对内面临政治影响力下降,以及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情况下,普京将会把俄罗斯引向何方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