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正在取代欧洲—大西洋地区成长为全球经济中心和地缘政治中心,这是当前的国际共识。同时,亚太也是国际冲突频仍,麻烦不断的地区,未来5~10年亚太国际冲突有加剧趋势,这不仅是国际共识,更是可以预言的国际政治现实。这两个“国际共识”,尤其是后一个“国际共识”,要求亚太建立一个能有效覆盖全区域的地区安全机制,以求抑制亚太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适应亚太崛起为全球经济、政治中心枢纽区的大趋势。 亚太矛盾多发,呼唤构建覆盖全区域的安全机制 所谓安全机制,用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巴里·布赞的话说,就是“国家集团通过心照不宣地探索解决安全困境自我行为或通过对其他行为体行动的假设,进而解决它们的争端或避免战争”。[1]简而言之,安全机制有如下特点:第一,它通常是行为体的利益既不完全协调、又不根本对立的产物;第二,它可以在其参与成员存在敌对关系和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建构,旨在通过相互沟通、交流缓解敌意,并通过均势或相互威慑阻止以武力解决利益分歧;第三,它可以抑制冲突,并为最终解决冲突做铺垫,但它难以完全、立即化解以及解决全部冲突。因此,它的安全作用是初步的,有条件的。 冷战时期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是典型的区域安全机制,完全符合前述特点,也符合巴里·布赞有关安全机制的定义。当时,美苏在欧洲冷战对抗,并各自引领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跟进,美国引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引领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军事集团各拥有数百万大军以及数以万计的坦克、大炮、战机和足以毁灭地球数十次、数百次的核武器。美苏及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矛盾与冲突一旦升级为战争,不但会导致欧洲大战,也可能导致足以毁灭欧洲、毁灭地球、毁灭全人类的世界大战。在这种困难局面下,为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由苏联及华约倡议,欧洲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相关国家举行赫尔辛基会议,草拟了《赫尔辛基最后建议蓝皮书》,决定举行两大军事集团对立成员国参加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在此后举行的欧安会正式会议上,两大对立集团的数十个成员国虽然就“边界问题”、“加强相互信任的措施问题”以及“人员和思想交流问题”、裁军问题等展开过多次激烈交锋,仍未能最后解决全部问题,但对立双方毕竟坐在一起,通过交换意见、分歧,缓和了矛盾,加深了理解,建立了一定的互信、共识,对于消除欧洲战争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美苏倡议建立的核不扩散机制也具有前述特点。虽然相关方在核扩散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该机制也未完全堵死核扩散漏洞,比如,未能阻止以色列及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国跨越核门槛。然而,通过建立核不扩散机制,毕竟增进了相关方对对方核立场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球核扩散的速度、烈度与范围,对国际安全、尤其是核安全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前的亚太明显需要一个这样的区域安全机制:能覆盖全区域、有效增进理解、弥合分歧、抑制冲突,以期预防局势紧张甚至走向地区战争。 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亚太正在成为国际矛盾最集中、最多发的地区,因而也正在成为国际上“安全赤字”最严重的地区。近年接连发生的朝核危机、“无瑕”号事件、“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泰柬边境冲突以及新近发生的中菲黄岩岛对峙,都反映了亚太安全困境与“安全赤字”的严重程度。 综合起来,亚太安全困境与“安全赤字”主要表现在五大领域。 首先,亚太地区领土、领海争端多,矛盾复杂,且有集中爆发、破坏地区和平之势。自东而西,依次有俄日“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独(竹)岛之争、中国与日、韩围绕东海、黄海领海划线之争及苏岩礁、钓鱼岛归属之争、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之间的南海之争等。此外,泰柬之间、中印之间、印巴之间等,也存在严重的领土争端。 其次,亚太各国围绕能源、资源争夺而进行的战略竞争形势严峻,尤其普遍存在严重的跨界河流水资源争夺。其中,最典型的如湄公河流域水资源之争以及中印之间有关雅鲁藏布江水资源开发问题上的分歧。南海各主权声索国与中国竞争南海主权,背后也有争夺油气资源的利益驱动因素。 第三,历史问题之争。主要是日本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期间侵略亚太各国,给亚太不少国家造成巨大伤害,而日本方面迄今仍不能直面其历史罪责并诚心认罪,尤其是不能对其长期侵朝、侵华历史反省、认罪、补偿,因而不能见谅于亚太各国,尤其是不能见谅于中、朝、韩各国,致使日本与这些国家难以建立战略互信。 第四,冷战残余难以荡除,例如朝鲜半岛仍处于分裂状态,中国大陆与台湾也未能实现统一。尤其严重的是,尽管美苏冷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结束多年,亚太不再存在历史上曾存在过的所谓“苏联威胁”,而美国仍在亚太保持以对付“苏联威胁”为依据的“前沿部署”,并继续维持、强化同样以应对苏联为依据的复杂同盟体系,包括美与日、韩、泰、菲、澳等五国之间的五对双边同盟关系及其组成的“辐辏式”同盟结构。 第五,因复杂严重的领土、领海争夺、冷战残余和冷战同盟体系的存在及由此产生的战略上缺乏互信,又导致亚太陷入军备竞赛不止的恶性循环。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最新报告宣称,2012年亚太地区(不包括美俄)的军费开支总和已经超过欧洲,并称这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表明全球军事力量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亚太。[2] 在亚太军备竞赛中,印度一马当先,其2012财年的军费开支较上年增长17.6%,达400亿美元。[3]东南亚尤其成为亚太军备竞赛的重灾区。2011年,东南亚军费开支总额为245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3.5%。预计到2016年,东南亚军费开支总额将增至400亿美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