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网络广泛运用于经济、社会与政治、军事领域,成为继海、陆、空、天之后的第五维空间,是世界各大国争夺的战略焦点之一。美国高度依赖网络,其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理论界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网络威慑理论构建,以及如何指导国家进行网络威慑力量建设、慑止他国对美国网络的攻击。 一、美国网络威慑理论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宗旨 “网络威慑”概念由詹姆斯·德·代元(James Der Derian)于1994年首次提出。①1995年,美军制定《后冷战时代的威慑实质》秘密文件,要求扩大威慑研究。②2006年美国国防部签发《威慑行动联合作战概念》(Deterrence Operations Joint Operating Concept),认为冷战时代的威慑理论可适用于后冷战时代的各种威胁。③由此,美国军方、智库等各界纷纷举行研讨会,发表文章,出版研究报告,为美国网络威慑战略出谋划策。目前,美国对网络威慑的讨论方兴未艾,其热度不亚于冷战时期的核威慑讨论,并成为美国第四波威慑理论研究的重点。④ 从目前情况看,参与网络威慑理论讨论的有美国学者及政界和军界人士,其中智库(包括兰德公司、东西方中心、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纷纷组织辩论会、出版论文集及专题研究报告。美军《战略研究季刊》(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为网络威慑研究开辟专栏,集中刊载学者对网络威慑理论的争论。专业学术期刊也登载了关于网络威慑具体问题的争论,如网络攻击与武装冲突的攻击问题等。⑤ 任何理论研究都是为现实需要张本,美国的网络威慑理论研究也不例外,它从一开始就是为美国网络威慑战略服务的。正如前所述,美国军方希望扩大威慑领域以应对后冷战时代的各种威胁,美国理论界把威慑理论运用到网络领域正是顺应美国军方的要求,并为美国政府和军方准备实施网络威慑战略出谋划策。 经过多年的讨论,美国理论界、政界和军界对网络威慑的一些理论问题取得共识。在此基础上,美国政府和军方在2011年5月和7月先后公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互联网世界的繁荣、安全和开放》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⑦,明确宣布美国要采取威慑手段应对敌对的网络行动,并保留诉诸武力的权力;美军应有效慑止、击败针对美军的网络攻击。这两个文件表明,美国开始正式高调实施网络威慑战略。 二、美国网络威慑理论研究中的争论焦点 美国对网络空间的依赖程度极高,加之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刺激了潜在对手对美国网络发起攻击的冲动,据称美国国防部网站每天都受到几万次的攻击、扫描、侦探等。在复兴威慑理论研究之际,美国理论界试图把网络威慑作为保护美国在网络空间安全与利益的手段,但就威慑理论可否适用于网络空间而论,美国理论界仍然存在分歧。一些学者认为,鉴于网络空间的“霍布斯状态”,以目前的技术,人们还不能完全确定网络攻击的来源。不知道谁是网络攻击的“幕后黑手”,美国就没有惩罚对象;不能惩罚攻击,就不能发挥威慑效果。⑧此外,发起报复会对无辜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代价是高昂的。⑨也有学者认为,从技术上讲“归因问题”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因为网络空间的特性确实给实施网络威慑战略提出了挑战,如果在理论上忽视网络攻击的地缘政治背景,无疑会扩大网络威慑的难度。但事实上,网络威慑在实践中实施比理论上证明更加容易,因为网络攻击最终与物理空间密不可分,那就是网络攻击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⑩他们认为,在特定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攻击的时间可以为确定攻击源头提供线索。 威慑的本意就是通过显示或威胁使用强大实力使潜在对手确信改变现状的收益远远小于维持现状的获益,从而慑止对手的进攻行为。实际上,威慑就是采取决定性行为影响对手的决策。要想实现影响对手决策的目的,需要强化对手对美国实施报复行动(包括网络报复、常规报复、甚至核报复)威胁的感知。但如何向对手传递美国的决心与意志呢?理论界对此也存在分歧。有人认为,首先,美国要发展与展示其对威胁的探知能力,即使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只要这个能力足够良好,就可以让对手担心,一旦他们的行动被侦探到,美国的报复将是强有力的。(11)其次,美国要发展与展示反击能力。例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成员、退役的参联会副主席卡特莱特(James Cartwright)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明确表示,美国应该公开讨论发展网络攻击能力,并且试验这些能力,把网络攻击能力隐藏起来就不具备威慑效果,因为敌手不知道其存在,就没法起到吓唬作用。(12)第三,美国应该明确宣示性政策,并且要画一条清晰的“红线”,阐明美国网络威慑姿态,说明美国如何进行回应,以及为什么进行回应。如波托马克政策研究所(Potomac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史密斯(David Smith)就认为,美国应该明确告诉世人,在其利益受到威胁时将进行何种回应,以及回应将包括何种手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