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232 文献标识码:A “诗与哲学之争”一再被人们谈起,而最早把它形成为问题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柏拉图。在《理想国》第10卷,柏拉图让自己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诗”提出了非常集中且严厉的批评,甚至主张把诗人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从此,“诗与哲学之争”正式成了西方思想史上的一桩公案。哲学的支持者站在一边为柏拉图辩护,而诗的同情者则站在另一边为诗人申冤,另外还有居间调停的人,认为柏拉图对诗的敌意只是表面现象,而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位诗人。究竟什么是这里所说的“诗”和“哲学”?这桩公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对此问题国内学界已有不少讨论,本文的主要目标不是与之进行论争,而是试图对此做出一种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释。 一、古希腊语境中的“诗”和“哲学” 要理解柏拉图对诗的批评,我们首先有必要弄清楚“诗”这个词的基本涵义,尤其是它在古希腊语境中的意思,因为古今中外关于“诗”可能有不同的观念。《尚书·舜典》有一个说法:“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其大意是说,诗是表达人的情感和意愿的语言,而歌是把这种语言延长和吟唱出来,音调要符合所吟唱的语言,而音高要与音调相协调。在这里,我们看到“诗”、“歌”和“音乐”乃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它总要配合音乐在歌唱中才能得到完整的表现。然而,当现代汉语把诗界定为“文学体裁的一种”的时候,诗的原始形象已经基本剥落了。我们通常用“诗”来翻译希腊语的“
”,该词是出自动词“
”(制作,做)的抽象名词,广义上指“制作”、“创作”,狭义上指“诗歌创作”,它有时相当于“诗艺”(
,有时相当于“诗歌作品”(
)。①有三个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希腊语境中的诗,分别是“
”(故事)、“
”(歌曲)和“
”(文艺)②。从内容上讲,诗就是故事,因而诗人被等同于“编故事的人”(
),类似我们今天说的“作家”或“编剧”。③从形式上讲,诗就是歌曲,它具有韵律性或音乐性。于是我们可以说,诗就是以韵律性的语言说唱故事。故事性相比于韵律性更为关键。柏拉图谈及诗的时候总涉及故事性而未必涉及韵律性。④亚里士多德也说:“诗人与其说是韵文的制作者,不如说是故事的制作者。”⑤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希腊语境中的“诗”更接近所谓“虚构文学”或“想象文学”。此外,如果考虑到“
”不仅指一种“文学作品”而且指作品的整个创作和实现过程,那么,“文艺”这个词比“诗”更能准确地传达出它的意思。柏拉图有时候也把“
”(文艺)和“
”(诗艺)混作一谈,尽管前者的涵义严格上比后者的要宽泛一些。⑥ 古希腊语境中的诗人与我们当今所谓诗人也不尽相同。诗人是最早的“文人”,而历史家和哲学家之流是后来产生的。最早的诗人甚至还不是“文人”,因为他们可能还不懂文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荷马很可能是一个文盲,不会写字的;然而不会写不要紧,会唱就行,而据说荷马就是一位弹唱艺人。荷马和赫西俄德的作品里也没有把诗人叫做“
”,而是叫做“
”(歌者,说唱艺人)。“口传”是更原始的文化传播方式,而文字书写是后来才兴起和繁荣的;随着文字书写的发达,逐渐有人把传唱下来的诗歌用文字记下来,于是像荷马史诗之类的作品才有了文字记载。从此,诗人才从“歌者”变成了“作家”。至于那些专职吟唱现成史诗作品的人,则被称为“吟诵家”或“游吟诗人”(
)——柏拉图在《伊翁》中批评的伊翁就属于这样的“吟诵家”。诗人原来一身兼任编剧和演员两职(自编自唱),后来有了专门的演员,诗人就演变成了编剧和导演,例如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 诗人在古代曾经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确实有一个时期,诗人被看作最有智慧的人;他不仅是游唱艺人,而且是圣贤,是战争与和平时期的参谋。在古代雅典,人们并不是从哲学家、科学家或官方宗教寻求关于人与世界的启蒙,而是从诗人、剧作家,从荷马和赫西俄德那里寻求启蒙。”⑦诗人在宗教和伦理教化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先知—通灵者”(
)⑧和“教化者”(
),因为诗人常常以言说“神”为自己的本职,而且他们在创作和歌唱关于诸神和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总不免提供给听众某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是发挥着精神熏陶或者“教化”的作用。在那个时期,诗是主要的文化作品,被大众看作智慧的主要承载形式。诗歌作品的主题非常广泛,涉及天上地下、可见不可见的一切,包括神、人乃至世间万物,历史、风俗和社会制度,等等。在一般民众看来,诗人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因为“诗人知道一切技艺,知道一切与善恶有关的人事,还知道神事”⑨。诗歌作品,尤其是荷马史诗,是希腊儿童学习的重要“教材”,而且一般有文化的希腊人对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诗歌都很熟悉,是人们日常引用的“经典”,几乎有着类似后来《圣经》的地位。由于一些经典诗歌流行很广,影响很深,其承载的道德观念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代表着希腊人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