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园派(Academics)是晚期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希腊化时期的各种哲学流派中,其影响力最大,超过逍遥学派、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进入罗马帝国时期以后,斯多亚学派的影响力蹿升,而学园派本身在经历了老学园、中期学园、新学园等阶段的发展以后,在罗马帝国时期逐步趋向衰落。本文通过解读奥古斯丁的《反学园派》(Contra Academicos)[1]来考察学园派的晚期状况,并揭示奥古斯丁本人与学园派的思想关联。 一、真理与幸福的关系 《反学园派》属于奥古斯丁的早期哲学著作,约写于公元386年。[2]502该书献给恩人罗曼尼安(Romanianus),此人曾资助奥古斯丁读书,在奥古斯丁丧父时也安慰和帮助过他。文章采用对话体,对话人有奥古斯丁、他的学生利坎提乌(Licentius)和特利杰提(Trygetius)、他的朋友阿利比乌斯(Alypius)、他的弟弟那未奇乌斯(Navigius)。 《反学园派》这个书名很容易使人误解,以为该书的主题就是“批评学园派怀疑主义”,而实际上,它的主题是真理与幸福的关系。讨论真理问题必然涉及认识论,从认识角度看,该书“旨在证明人能够获得确信,因此不需要在知识领域仅仅依靠可能性。”[1]introduction,2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讨论真理与幸福的关系;第二卷陈述学园派的基本学说;第三卷是奥古斯丁对学园派学说的批评。而所谓的“批评学园派怀疑主义”仅仅是该书的部分内容。 《反学园派》第一卷共分5章。第1章是全书序言。第2章通过一番问答导出全书要讨论的主题:真理与幸福的关系。特利杰提要求定义幸福生活,奥古斯丁提供的定义是:幸福生活就是按照人的最优秀的部分,即灵魂中的理性部分进行生活。利坎提乌认为仅凭寻求真理就能获得幸福的生活,而特利杰提认为幸福生活在于发现真理。他认为“这个主题非常重要,最值得仔细讨论。”[1]Ⅰ,ii,5,18第3章展开讨论。利坎提乌论证寻求真理就足以使人幸福,而无论是否发现真理。特利杰提反对这个论断,理由是陷入谬误的人不能被视为按照理性生活,寻求真理但还没有找到真理的人处在谬误之中,这样的人是不幸福的。讨论又牵涉到谬误的定义。[1]Ⅰ,iii,9,20利坎提乌认为,谬误就是赞同虚假的东西,任何认为真理始终值得追求的人决不会犯错误,因为不赞成任何事情的人也不会赞成虚假的东西,因此他不可能犯错误。只要能按照理性生活,幸福就存在于其中。因此,只要寻求真理就能获得幸福,哪怕他不能发现真理。[1]Ⅰ,iii、11,22第4章的讨论扩展到智慧。特利杰提认为智慧不是真理本身,而是导向真理的道路,无论何人走上这条道路都是在使用智慧,使用智慧的人是聪明人,因此寻求真理的人尽管没有获得真理也是聪明人。利坎提乌认为,勤奋地寻求真理就是最好的通向真理的道路,只要走上这条道路就是聪明人,聪明人就是幸福的,不仅发现真理使人幸福,而且寻求真理也使人幸福。奥古斯丁建议使用西塞罗的智慧定义:智慧是关于人事和神事的知识。[1]Ⅰ,iv,16,25 奥古斯丁的真理观和幸福观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在此不做展开。然而读了第一卷以后,可以看出奥古斯丁对学园派哲学的理解要优于当时的“一般人”。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有两段涉及学园派的文字: 依照一般人所理解的学园派的原则,我对一切怀疑,在一切之中飘颻不定。这时我心中已产生了另一种思想,认为当时所称“学园派”哲学家的识见高于这些人,他们主张对一切怀疑,人不可能认识真理。我以为他们的学说就是当时一般人所介绍的,其实我尚未捉摸到他们的真正思想。[3]84 因此,依照一般人所理解的“学园派”的原则,我对一切怀疑,在一切之中飘颻不定。我认为在我犹豫不决之时,既然看出许多哲学家的见解优于摩尼教,便不应再留连于摩尼教中,因此我决定脱离摩尼教。至于那些不识基督名字的哲学家,我也并不信任他们,请他们治疗我灵魂的疾病。[3]89 奥古斯丁坦承自己受此一般人所理解的学园派原则的影响,可见当时一般人以为学园派的原则就是“怀疑一切,人不可能认识真理”,然而奥古斯丁也指出自己当时并未捉摸到他们的“真正思想”,也就是说,“怀疑一切”和“人不可能认识真理”实际上并非学园派的真正原则。那么,奥古斯丁对学园派的理解是否准确呢?学园派的真正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二、奥古斯丁转述学园派的学说 《反学园派》第二卷共分13章,详细讨论学园派的学说。利坎提乌说:“如果不是太麻烦,我想请你在晚饭前简要地向我解释学园派哲学家的全部学说,使我不会忽略他们学说中任何有益于我的东西。”[1]Ⅱ,iv,10,37奥古斯丁应邀转述学园派的学说,他的转述包含学园派的下述基本观点: 学园派哲学家认为,在那些与哲学有关的事情的范围内人不能获得知识,因为卡尔涅亚得说他不关心其他事情,然而人可以是聪明的,哲人的全部责任就是擅长寻求真理,利坎提乌,这一陈述在你的论证中也作出过;结论是哲人不应当对任何事情表示赞同,因为哲人对不确定的事情表示赞同是错误的,他由此必定处在谬误之中。[1]Ⅱ,v,11,38 这段话表明,奥古斯丁看到“怀疑一切”并非学园派的原则,学园派哲学家的真正思想是“在那些与哲学有关的事情的范围内人不能获得知识”。 在此我们或许可以对照一下古罗马学园派哲学家西塞罗的说法:“从波勒莫的学生阿尔凯西劳开始,他们从柏拉图的各种著作和苏格拉底的对话中选择了感觉或心灵不能确定地把握任何事物的教导;据说阿尔凯西劳曾经使用一种非常吸引人的谈话风格,完全排斥心灵的和感觉的判断,而诉诸实践——这确实完全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他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反对由其他任何人提出的观点。从这个源头开始,产生了与我们的时代相距较近的学园派,卡尔涅亚得凭其敏锐的理智和修辞学的流利而成为领军人物。”[4]Ⅱ,i由此可见,奥古斯丁关注的是知识(哲学知识)的确定性问题,或者说是真理问题。这一思想源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中期学园派则大大发挥了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