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灵?我是谁?这不仅仅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实问题。在传统哲学中,尤其是在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心灵哲学中,心灵或自我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观点也符合日常的见识:在我们心中似乎存在着一个展示信息的舞台,我们看到和想到的一切都在这里展现着;同时在这舞台下面有一个“小人”作为观众,他把看到的一切报告给自我,于是我们便有了意识。然而,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这种观点越来越受到质疑,以至于一些激进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得出了相反的看法:心灵和自我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心灵如果不存在,我们是怎样进行思维和感知世界的呢?而且我们分明感觉到心中有个自我存在着,他能够做出各种判断。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来理解我们的心灵?心灵的秘密何在?当代美国哲学家丹尼特(Dennett)提出了一条不同的思路,为人们破解心灵之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刘占峰所著《解释与心灵的本质》一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丹尼特的基本思想,是目前国内所见对于丹尼特心灵哲学思想介绍较为完全和系统的著作。 纵观全书,可以发现丹尼特思想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他的思想体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精神,这就是对于传统西方哲学的实体、主体和客体、自我等形而上学概念的解构,强调事物的性质只存在于关系和动态的变化之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实体,也不存在永恒不变的、脱离具体语境的真理。丹尼特所解构的具体对象便是笛卡尔和常识所确认的那个精神实体——自我。其最独特之处,在于试图弥补精神与物理之间的鸿沟,在物理、心灵和文化等各个层次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从而达既排除还原论、又排除取消论的目的。当然,这种思路还不是他最独特的地方,因为在其他学者那里也有着这样的想法,他最独特的地方在于试图用进化论来解释心灵的活动,把进化看作沟通不同层次的桥梁。 应当说,他的思想根本上是整体论的,把自我和心灵归结为所有参与者的产物,是与整个环境相关联的一个动态的适应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想,为我们理解心灵的含义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还有该书的作者刘占峰)没有真正摆脱其所批判的实体论观点,所以导致了理论上的不彻底性和不周全性,产生了一些逻辑上的矛盾和说法上的混乱。如果消除了存在的这些问题,丹尼特的思想不失为一种完善的心灵理论,能够提供较为周全而彻底的解释。本文试图在探讨其思想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按照其思想的内在逻辑对这些问题进行修复,以期得出一种完善的有关心灵的理论。 一 丹尼特提出的多草稿模型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思想,揭示了大脑思维的重要特征。多草稿模型理论认为,不存在自主意识的主体,相反是大脑网络自身充当着老板。“一切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在大脑中都是由对感觉输入的平行的、多路径的解释和加工过程完成的,进入神经系统的信息都经过了连续不断地‘编辑修改’,在此过程中,以各种各样的顺序发生着对刺激内容的增加、合并、修改和重写。因此,我们直接经验的不是感官表面……的刺激,而是这些解释或编辑过程的结果”②。在大脑中存在着多个草稿,我们不能确定哪个草稿更权威,从而成为意识。 那么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它是从这些草稿中通过竞争产生出来的,最具有竞争力的那个草稿就成为意识。这与生物的进化的规律是类似的,也与人类社会中的名望现象相似,一个人的名望是在社会性的竞争过程中产生的。在某个时刻成为意识的那个草稿也不是一直占据着这个“统治”地位,随着竞争过程的展开和它的竞争力的下降以及环境的变化,它会让位于其他更有竞争力的草稿。于是,人的意识或心灵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或具有一个中心,而是具有不确定性,显得有点“混乱”。这种不确定性就使得作为心灵“主人”的我们有时六神无主,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下一刻脑子里会产生出什么想法。 可以看出,多草稿模型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心灵不是线性的或单线的活动,也不是完全确定的活动,因而也不是纯粹的理性活动,自我并不是一个保持着统一性的孤立实体,相反,在心灵中动态地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即不同的草稿;意识活动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不同草稿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来自于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意识的状态取决于心灵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哪个草稿能够成功,决定于这两者的关系。丹尼特用名望来比喻意识的活动特征,是再恰当不过了。名望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能完全决定于个体,一定是存在于社会之中,与他人的评价有关,是整体性的。同时名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环境的变化和其他竞争者的出现而变化。大脑中的意识活动与名望产生和存在的模型是一样的,其存在状态决定于环境的变化和其自身所采取的策略,草稿的竞争就存在于这样一个场状的态势之中。事实上,不同草稿的竞争也不是单线的,许多草稿之间也有合作,因而有时会出现多草稿的综合,正如生物界有时会出现鸭嘴兽之类的“怪兽”一样。 多草稿模型实际上有着强大的解释力,远远超出了对于人脑意识活动的解释。比如它对于人一生思想的变化可以给予很好的解释:人的思想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多草稿例子。如马克思早期与晚期、维特根斯坦早期和晚期,思想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很难确定,到底哪个是他们真正的思想。有了多草稿模型,我们就可以把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看作是不同的草稿,至于这些草稿中哪些具有竞争力,哪些是真理,这些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就不完全取决于思想的创始者了,还决定于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对于它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