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新世纪走完十年后,中国经济在对外面临严峻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内面对日趋明显的滞涨压力的氛围下,政策的回旋余地已非常有限。社会各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已经基本停止的中国经济改革急需重新摆上议事日程,第一轮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战略急需重新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现在这个“双引擎”需要重新设计,如果没有高屋建瓴的顶层改革设计,不仅难有可持续发展,还极有可能使中国经济成长陷入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并付出代价高昂的社会成本。 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学者对目前的中国经济社会现状有两个基于事实的基本判断:一是“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特征是改革,90年代的特征前期是改革后期是开放,而最新的这10年,维稳则成了最基本的基调。”[1]二是世界金融危机的残酷事实说明,中国从第一轮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中取得的“全球化红利”已经透支,中国需要与世界进行再平衡,扩大内需成为下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其中,第一个事实判断表明,中国目前在改革方面最需要警惕的问题是如何避免陷入“转型陷阱”,即如何防止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既得利益者出于把其利益定型化和最大化需要而阻止进一步变革,从而避免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不断积累和冲突。第二个事实判断表明,中国在开放方面最需要警惕的问题是如何避免陷入“全球化陷阱”,即如何防止中国进入被西方发达国家长期锁定在低端轨迹的全球价值链上,如何避免产生对西方市场和技术的长期过度依赖以及俘获,从而主要依靠内需而不是外需实现中国经济的真正起飞。 本文将对上述第一个基本的事实判断进行论述,重点不是分析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是分析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重点问题和中心环节。至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内容和方向问题,留到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去。文中的观点出于笔者最近不成熟的思考,现在抛出供同仁批评。 二、新一轮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市场化取向的大方向 众所周知,起源于三十多年前中国第一轮的改革,坚持的是用市场化取向改革行政命令经济,主要表现为中央对地方和企业的放权让利,中心环节是按照形成市场的原则进行价格改革和产权改革。体制转型造就了中国发展的奇迹[1]。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体制转型红利”,是因为这一时期体制转型的主要特征,是在绝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之上做“加法”,或者是以不触动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进行的边际改革。改革释放了长期被体制压抑的生产者努力的热情,扩大了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边界。 人们十分敏感地看到,近十年以来,我们讲发展多了,改革的口号提得少了,改革的步伐放慢了,甚至于专门从事改革的机构也被撤并了。是不是我们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了,不需要进行新的改革了呢?事实并非如此。种种现实说明,从2000年左右开始,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表现为若不对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做“减法”,就不可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因此进一步改革所触及的矛盾更深、涉及的利益更广、推进的难度更大。这些都说明,这一轮的以增量改革为特征的“体制转型红利”基本释放完毕。 新一轮经济改革的方向,我们认为仍然要坚持市场化取向,以形成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的基础机制为目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认为目前影响中国经济运行严峻的现实问题和潜在的冲突和危机,都是与市场化改革取向不足和市场化取向不当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市场门类看,中国的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远高于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但要素市场却没有充分开放,在逐步市场化中与行政权力纠结在一起,成为腐败猖獗、既得利益者集聚、收入分配不公、社会矛盾尖锐的主要来源。如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制度缺失和高度的权力参与,是不正常的急速造就大批富翁的摇篮,是社会腐败的主要场所,是民众痛恨的主要根源;劳动力市场方面由于缺少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参与者的有效保护,使其收入分配、劳动条件方面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它是中国国民收入中劳动者收入比重过低的主要原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扩大内需、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在自然资源、金融资源等方面,政府的高度垄断和非市场化定价,保护了这些垄断行业的从业者,从而转移了民众大量的财富等等。 第二,从产业类别看,存在着制造业、商业和建筑业等竞争激烈,而资源型产业(如矿业、石油、天然气、房地产业等)竞争不足,半公共服务属性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和具有垄断属性的产业(如电信、电力、铁路等)市场发育程度过低的问题,既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又是这些行业产出的供给质量偏低、供给不足、人民生活感到不幸福的根源所在。大量竞争性企业大面积亏损倒闭,与一些行政垄断性企业获取暴利的现象同时并存,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与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不适当的、特殊的优惠措施有直接的关系。如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7 529.56亿元,上缴国家财政6 001.18亿元;而2000年烟草业利税仅为1 000多亿,利税一直高增长的主因是卷烟价格不断攀升[2]。比烟草业利润高的行业是银行业,按《银监会2010年报》,2010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 991亿元。2011年则在万亿以上[3]。要知道,这些数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实施严厉的宏观调控和经济下行趋势下取得的,因此更显出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