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罗精奋) 一、搞好国有企业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中 起着主导作用、居于支配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力量。国有企业的总体状况如何,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 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重大 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工业企业资产总额69.5%, 销售收入占62.3%,利润总额占54.9%。在各工业部门创造的工业增加 值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能源工业为88.7%,石油加工工业为91.1% ,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为76.2%,化学工业为58.0%,机械制造业为4 8.5%。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3.4%的1.37万户独立核算的国有大中型 工业企业,上交国家的利税占到65%左右。这两年情况有些变化,但国有经济 仍然占有相当大比重。1994年,纯国有企业(即不包括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 成分混合的企业)的资产在全国企业资产总额中比重仍高达55.6%,工业产 值占34%(加上国家控股企业的产值则占40%)。在各工业部门创造的工业 增加值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99.9%,石油加工业 为89.0%,煤炭工业为79.6%,电力工业为81.4%,钢铁工业为7 7.5%,化学工业为55.3%,机械制造业为44.2%。全国清产核资结 果表明,1995年3月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占全社会资产总额的65%,投入的 固定资产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0%,安置就业人员占城镇社会就 业人员的67%,上缴国家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0%。由此可见,国有经济 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仍保持着对其他经济成 分的优势和主导作用。 从总体上搞好国有企业,是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关系到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正如1996年5 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国有企业时强调指出的那样:“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 重大政治问题”。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一定 要坚定信心,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二、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效益这些年来一直不很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盈利率低, 亏损严重。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亏损面高达30%以上,所谓“三三开”,即“ 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潜亏”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今年以来情 况加剧,据对3.6万个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统计,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 ,实现利润下降了70.3%,亏损额上升了55.6%。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严 重,虽然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发展壮大,1990年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7.9% ,但流失量也十分惊人。据估计,1982年以来平均每年流失500亿元(这 里还没有包括无形资产的流失)。如果避免国有资产在股份制改造、合资、出售 、兼并等产权变动中不应该发生的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将有更多的增长。 国有企业的效益为什么低下,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在80年代多数人认为 ,主要原因是企业活力不足,缺乏激励机制,要求“松绑”。所以这段时期国家 政策的主要趋向是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后来,我们将这一阶段改革称之 为政策调整。这项改革,开始是缩小指令性计划,在国家计划外和超计划部分允 许企业面向市场,由企业自行决定;同时相应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税利分配关 系,扩大企业留用的利润额及其支配处置权。接着实行两步利改税的试验。然后 ,在国有工商企业中广泛推行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颁发了《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强调必须认真落实企业的14项自主 权。通过这些改革,企业的自主权比过去大多了,确实涌现了一批效益好的企业 ,但多数国有企业依然困难重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在这一期间,人们有一种感觉:国有不如集体,集体不如个人和“三资”企 业。当时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应当从所有制的制度上找原因。这就是国 有企业中所有者缺位、所有权主体虚置、资产处于无人负责状态;国有资产属于 全体人民,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人。这些人指出,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 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本原因就在于回避了产权问题。80年代中后期就有人 主张改变国有制的实现形式,推行产权改革。90年代初期的股份化浪潮,在某 种意义上就是产权改革思想下引导出来的。其具体对策概括起来说,就是甩一块 、改一块。甩一块,是将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拍卖、出售、兼并、租赁、承包、 嫁接的途径,改由个人、集体或外资经营。其范围:一种主张先卖一批盈利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