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庄严宣告:在90年代,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历 史任务。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否如期完成这个战略任务,对我国能否在本世纪末胜 利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关系极大。因为欠发达地区不拥有全国约1/2的 人口,2/3的国土和耕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具有承东联西、南北交 流,从四面八方开拓市场搞活经济的区位,更重要的是,欠发达地区在整个国民 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关系全局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占 全国的1/2,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欠发 达地区的发展状况。由此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欠发达地区改革的深化,就不可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 欠发达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改革步伐,促进欠发 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欠发达地区的稳定,对于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 极为重要的作用。 欠发达地区之所以相对落后,其主要原因不是先天不足,而是后天失调。所 谓不是先天不足,是指这类地区的资源等先天条件是相当好的。如江西赣州地区 ,已探明各种矿产80余种1500多处,是全国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之一;拥 有活立木8000多万立方米,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水力资源丰富,可达 216万千瓦装机容量;气候得天独厚,年平均气温18一19℃,无霜期长达 300天,最适宜柑桔、脐橙、甜柚等水果生长,等等,所谓后天失调,主要是 指欠发达地区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下,工业化程度低,市场经济活力小, 特别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一旦后天 得调,其经济就有可能保持较长时期的快速乃至飞跃式的发展。改变欠发达地区 经济落后的状况,使后天失调变后天得调,变欠发达为发达,根本出路在改革。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不可能一个规格、一种模式,但是, 欠发达地区基本上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化程度低,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企业 活力不足,商品生产、流通仍处于较落后层次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企业改革,在调整所有制结构和搞活流通上迈出 更大的步伐,是广大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改革中必须做好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夯实经济起飞的基础 工业化、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农村经济始终是国民经 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水 平。农业、农村经济的这种基础地位和作用,在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因此,加快和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和巩固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是欠发达地区经 济起飞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之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已十分明确, 那就是市场化、专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按照这样的思路,目前欠发达地区的 农村改革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才能使其尽可能快的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 的经济差距。 1、努力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 农村改革总目标是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是 农民。农民能否担负起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主力军的重任,取决于农民市场意识、 参与市场能力的强弱和农村经营体制的灵活程度。从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现状看, 努力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更新农民观念和改革农村 经营体制。 (1)要更新农民观念。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尽管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旧体制下形成的一些传统意识的历史惯性 仍在发生作用,一些旧的观念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旧观念的消除、转换,仅 靠自发性是不够的,还要靠自觉性,要靠教育和引导。那么,现在主要有哪些旧 观念需要转变?应该怎样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转变“白米饭木炭火,神仙皇 帝不如我”的旧观念,树立开拓进取、奋力奔小康的新观念;转变习惯于“安份 守己”、满足于“土里刨食”的旧观念,树立敢于竞争,善于多种经营致富的新 观念;转变“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的旧观念,树立苦干大干加巧 干,敢闯敢冒敢先富的新观念;转变“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旧观念,树立相 信科学,依靠科技奔小康的新观念;转变盼着政府下指标,等着计划搞生产的旧 观念,树立自主经营,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等新观念。 更新农民观念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按照市 场规则运作的能动性。更新农民观念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更好 地掌握市场经济知识,为更新观念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通过培育市场,引 导农民勇敢参与市场活动,为更新观念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通过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