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12)03-033-(13) 徽州旅沪同乡会①是上海市民公共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上海社会局登记取得合法身份后的同乡会,是一个以商人为主的多元的自治组织。他们采用了现代党团组织的选举法和任期法,代表着徽州同乡这个城市群体的共同利益。同乡会自筹资金,开展各项社会保障活动,徽州旅沪同乡会实行的社会保障虽然有地域限制,但是在上海这样一个移民社会里,各地的同乡会以及商会等自治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个保障圈却也覆盖了上海市民社会相当大的空间。 徽州旅沪同乡会的经济来源是会员的会费与商人的捐助。以歙县旅沪同乡会为例,会员1945年有784人,②到1950年达1300多人,③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同乡自治团体。参加同乡会的除商人外,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新的乡绅。歙县旅沪同乡会从1923年建立到1953年消亡,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歙县旅沪商人经济实力雄厚,他们积极捐助会费,第一年的特别捐助达3329元,其中房产大王程龄孙一次就捐助1000元,反映了处于黄金时代的旅沪徽州人对自组织的热情。详情可参见表1:
会员的会费为833元,全年支出1108.1元,收支两抵净存洋3478.79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1924年第二届结束时的存洋比第一届结束时又有增加,为3867.79元,1925年第三届总计收入达4879.39元,开支与第一届相比有所节省,为1000.815元。 在雄厚财力的支持下,徽州旅沪同乡会在对会员的社会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据歙县旅沪同乡会第一届报告书《本会章程》第三条称:“本会为敦睦桑梓情谊,企图同乡公益而设,其应行举行办事项如左:一、关于桑梓之慈善事业;二、旅沪儿童之教育事业;三、增进公众幸福之事项;四、关于失业会员之救济事项;五、调解乡人之争议事项;六、援助乡人免除不正当损害事项。”⑤除了第一条是关于家乡的慈善事业外,其余5条都是保护在上海的徽州人的利益,内容包含了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现阐述如下: 一、旅沪同乡教育事业 徽商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资助家乡办学或在经商地办学的传统。进入近代后,徽州旅沪同乡会在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举办新式学校,资助贫寒同乡子弟入学。早在1922年,安徽公学便已建立。次年4月《申报》有两篇报道,其一记载学校成立一周年庆典:“西门唐家湾旅沪安徽公学,开办已经一年,就学者日形踊跃,昨日为该校一周年纪念。上午十时举行纪念会,教职员学生百余人,齐集礼堂,奏乐,唱国歌校歌,向国旗行礼毕。由校长李振亚致开会词,次由教职员及学生演说,奏乐,进茶点而散。”⑥其二记载学校为满足同乡需求增开班级:“西门唐家湾旅沪安徽公学,自实行学历分组法后,学生日见增加,故班次教室及一切设备均不敷用。该校校长李振亚,特于昨日召集教职员会议,决定即日增加教室及班次各一,并添聘盛厚甫君为英文教员,闻盛君曾在南京金陵大学毕业云。”⑦据《申报》1929年3月4日的报道,还可知道学校对从徽州转学来的学生只要有转学证书或成绩单就可“免试插班”,还“增加自助学额,酌免学费,以惠寒素”。对于“客籍学生一律待遇”。⑧ 1924年4月22日歙县旅沪同乡会召开评议会,会上评议员“许伯龙、罗纯夫、徐云松等提议照章程第二条旅沪儿童教育事业之规定,拟设立义务夜校,名为歙县旅沪同乡会义务夜校,公推罗纯夫、许士骐、徐云松、张杰夫、汪景山、汪季文等办理。并公推罗纯夫为校长”。⑨ 徽宁旅沪同乡会还在上海举办新安学校、徽宁学校。据1930年“呈为遵谕改良学务据实呈覆仰祈鉴核事”⑩载,两校的校董由5位徽州籍的文化名人担任,他们是著名画家黄宾虹、许士琪、名医王仲奇、上海《时事新报》馆编辑朱曼华、上海新闻记者公会常务理事兼《上海新闻报》编辑余空我。 又据1949年4月12日《歙县旅沪同乡会公函》,该会还主办商业补习学校,详情如下(11): 查本会第五次理监事联席会议关于本会主办商业补习学校一案决议各项于下: 1.决议该校定名为歙县旅沪同乡会商业补习学校,其经费除学费收入外,由本会福利委员会按期定量补贴。 2.推定洪镇康、吴承禧、方炜平、章载功、许士骐、江肇周、徐大公七人为校董,组织董事会,呈请上海市教育局立案。 3.聘请沈祁会计所为名誉校长,推定洪镇康为校长、程仁灏为总务主任、沈祁兼教务主任、程定楷为书记。 4.由会通知该校董事,定期就职,并请全部校务交由董事会办理。 该校校董会组成强大,由7人组成,他们分别是:洪镇康,歙县旅沪同乡会理事长、统益袜厂经理;吴承禧,理事、银行家;方炜平,常务理事、万丰染织厂总经理;章载功,理事、长城纱布公司经理;许士骐,理事、画家;江肇周,理事、画家;徐大公,理事兼总干事、大公药厂经理、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书记官。基本涵盖了金融界、工业界、文化界和政界。总务主任程仁灏则是同乡会监事,曾任江苏高等法院书记官。可见同乡会对培养子弟学习商业专门知识的重视。 同乡会还建立图书馆。《申报》1924年1月3日载《歙县旅沪同乡会二届选举纪》,其中有“许伯龙主席报告十年会务情形暨收支各项,并声明创设图书馆,置办各种书籍,以供会员随时借阅”。 同乡会在教育方面的建树并不局限于办学校。上海是十里洋场,商场上更是纸醉金迷,因此同乡会重视传统道德的倡导,例如敬老尊贤。1947年上海市政会议通过“发起敬老尊贤之议”,“提倡其旨乃在改良风尚,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古训,俾可培植良风,复兴中庸之道”。6月29日同乡会推举歙县旅沪耆宿徐识耜先生,认为他“德隆望重,适合敬老尊贤之意旨”。在给市政府的报告中,歙县旅沪同乡会叙述了理由:“本会为响应敬老孝贤运动起见,敬以本县旅沪耆宿徐识耜先生,报请录案参加。并将徐老之行历累述于后以裨考核。按徐识耜先生,字丹甫,世居新安江滨,岑山之畔,伊迩于黄山白岳,得山水之清。耆年硕德,今已八十有八,而精神矍铄,等涉健步,若花甲未迂者。平生淡泊自甘,不慕名利,君子素位而行,通经乐道,力行忠恕,旅沪三十又七年,满门桃李。”(12)更为可贵的是,同乡会还倡导国学,从根本上提高同乡的精神道德素养:“徽宁旅沪同乡会常委曹志功等为提倡国学起见,特组织黄山国学社,敬请徽州宿儒胡泽山担任讲师。凡对于国学有研究兴趣者,不分性别,不论是否同乡,均欢迎参加。简章可致函同孚路一零二弄六号该会服务股索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