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2)03-0109-09 自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独裁专制,拥兵扩军,互相争战,严重损及国计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并纷纷寻求和平救世之方。自1920年前后开始,全国各地同时兴起了一系列维护和平、反对军阀战争的运动,废督裁兵运动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着。作为商人团体的商会,也为了维护和谋求商人的利益,积极介入了这一运动,与孙中山化兵为工的倡议及社会上的废督裁兵要求相互动,显示了他们的主张,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助长了运动的阵势,具有为国民革命进行社会动员的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军人政治的扩张,应为近代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这一问题,以往很少研究,偶有涉及,亦较为简略,或认为其没有什么作用,而忽视之甚或否定之,或限于一地一人之表现与作用,至于商会与废督裁兵运动及孙中山之关系,则尚未见及有专文发表。①本文旨在考察商会在废督裁兵运动中的表现,及其与孙中山的彼此呼应,进而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一、废督裁兵运动的兴起 所谓“废督裁兵”,即废除“督军”制度,裁减军队数量。督军是各省的最高军事长官,起源于辛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军政府设置的最高长官——“都督”。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都督集一省军政大权于一身,这作为革命时期的一种临时性制度,自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此后,这一制度欲罢而不能,且愈演愈烈。1912年4月,黎元洪曾首倡“军民分治”②,以分都督之权,并在自任都督的湖北首先实行,也得到袁世凯的赞同;5月,唐绍仪就任内阁总理时,亦提出以“军民分治”为施政纲领之一③,但因遭到各省都督的反对而作罢。到1913年1月,袁世凯颁布《现行都督府组织令》,在规范制约都督权限的同时也使都督制成为定制。1914年,袁世凯针对“二次革命”后都督势力的扩张,为了加强自己的集权统治,曾一度废除都督之制,另行将军制,由中央所设的将军府向各省派出一名将军为最高军事长官。1916年,袁世凯死后,新任总统黎元洪又废将军之制,另设督军为各省最高军事长官。此外,类同督军的还有护军使、镇守使,在督军之上还有巡阅使。 各省督军的权力原本是有限制的。按照《现行都督府组织令》规定,督军的权力限于指挥省内之陆军,并须秉承总统或陆军部、参谋本部之命令行事。但在实际上,他们往往擅自扩军,并凭借武力专横跋扈,强行干预地方行政,把持地方财政,甚至互相勾结,强行干预中央政务,使国家和地方财政多为军费所占,国家政治陷于混乱之中。特别是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为扩张势力,扩军之势愈演愈烈。据统计,全国陆军正规军总数,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为46万人,到1919年增至138万人。与此相应,军费开支亦急剧增加,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三分之一上升到“十之七八”。④1920年之后,军阀的扩军之势仍在继续之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军阀之间的战争,日益成为危害社会经济的首恶,“废督裁兵”之呼声在全国各界、各地逐渐响起,并开始从舆论声讨走向实际努力。 早在1919年1月,尚在北京大学读书并开始参与革命活动的陈公博,就集自己之研究印行了《督军问题》一书。他在书中指出:民国以来,“无一时不在困苦颠连之内,其间所谓国会问题、宪法问题、地方问题、南北问题,一若盘根错节,纠纷而不可解,吾得一言以蔽之,谬结此种种问题之固因,皆胎自督军之恶制度者也。”并论述了废除督军制度的六大理由:不废督军不能有民治;不废督军不能有政府;不废督军不能有财政;不废督军不能有军政;不废督军不能有吏治;不废督军不能有法律立宪之国。此外,督军之制,“因军政而窒教育之生机,碍实业之发展者,其损失尤不可以表统计”。总之,不废督军不足以言立国。 废督裁兵被作为一个解救时局方案而正式提出,则始于南北议和之时,并被作为双方议和的一个重要条件。1918年底,南方的护法政府与北方的徐世昌政府开始酝酿议和,废督裁兵便被作为一个关键问题而受到各方关注。在由上海商绅所组织的国民策进永久和平会成立大会上,代表们向议和会议提出的主要建议便是“废督军,去军队”⑤。同时,在北方总代表朱启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京报》、《北京日报》、《新民报》的记者亦相继呼吁“裁兵废督”,并主张“南北宜同时裁兵废督”⑥。1919年2月南北和谈期间,北京政府国务总理钱能训致电和谈代表朱启钤指出:“裁兵、分治等重要议案,中外注目,岂宜久搁”;南方代表唐绍仪则将“废督裁兵”列入新提出的十三项重要条件之中。⑦孙中山亦对此抱有很大的希望,曾在给湖南靖国军第五军总司令林德轩的信中说:“近和议说起,众志多期其速成,而裁兵废督,尤为多数主张,势将见诸事实。”⑧民间亦有不少舆论要求废督裁兵,如《民国日报》发表叶楚伧的《废督》和《去兵》社论,指出“和议而开始,废督为必要”,并详论废督去兵之必要和可行的理由。⑨在此期间,南北双方虽然都打出了废督裁兵的旗号,但其用意所在均试图以此裁减对方之督和兵,如孙中山曾致函沈止敬说:“如此次沪上平和会议中议及裁兵问题,其关于粤中各军应特别予以维持之处,当嘱南方各代表力为保全。”⑩不久,南北和议破裂,而废督裁兵的呼声却日益高涨。 到1920年4月,在直皖两系军阀争权之间,又有作为废督裁兵对象的督军自提废督之事。皖系的浙江督军卢永祥在23日通电废督,其通电说:“就理论而言,共和国体下,督军制似不相宜……知欲救国家之危亡,必先牺牲个人之权利,废除督军制,实为今日切要之图。”(11)并提出自己愿先行废督。卢永祥此举,背后虽含有皖系与直系相斗的策略因素,即以自己之裁撤逼直系督军之裁撤。直系军阀亦知此意,遂由曹锟出面于30日发表通电,“赞同废督,但并须严禁军人入党”。(12)其他督军亦相继表态,“赞成、反对各半”,双方僵持不下。最终,总统徐世昌出来收场,“召集高级军官讨论,结果从缓实行。”(13)此外,南方护法军方面的云南督军唐继尧,亦为配合南方所提重开南北和谈之议,“于六月一日即行解除云南督军职务,云南督军一职即于是日废除”。(14)这一场督军们玩弄“废督”斗争的游戏,虽然无果而终,但亦引起了社会各界敦促政府废督裁兵活动热潮的出现,商会亦于此开始参与这一活动,并表现得颇为积极和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