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东北抗日前线诞生了一个特殊的抗日政权,称“华东共和国”,只因日军严密封锁,南京国民政府又对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冷漠对待,置若罔闻,“华东共和国”鲜为人知。在那民族灾难惨烈,民众拼死抗争的时候,竟有此一振奋人心的抗日政权成立,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一 华东共和国进入国人视野 要了解这一抗日政权产生的梗概,可翻阅1933年7月23日的《申报》。《申报》是根据东北去上海的人士所携带的伪满《大同日报》6月14—15日所载信息,刊登这一惊天之事的。报道的题目《异哉所谓华东共和国》虽以疑问口气出现,副标题却用三行字标明: 声明本民族自决积极抗日 采开放主义欢迎各国赞助 订定约法并决定实行民治 还用两千余字的版面介绍其组成和首脑人选及《告民众书》、《告各国书》、《临时约法》。7月26日,天津《益世报》根据同一来源,以《何来华东共和国?》为题刊登这一信息。并以三行字的副标题对这一政权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表述,即:“设于三省东部山中标橥抗日;声明民族自决,欢迎各国赞助;祖国收复失地后即来归。”读之令人领会其有双层含义,一是以提问表示不熟悉这个政权,一是肯定它的合理存在,其产生是必然的。这比《申报》的启示性前进了一步。随后1933年8月21日《中央周报》登载同一内容,题目为《可注意之华东共和国》,表明对这政权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据23日《申报》载称:“东部山中抗日军及旧吉黑军组织‘华东共和国’。并称该共和国业以华东共和国元年名义,张贴布告,宣传反满,且发行《华东政报》登载文件甚多,以启发民众抗日。”①1933年8月14日出版的《国闻周报》鉴于已刊出的《华东共和国约法》不够完整,乃将获得从东北归来之人士手中之全文,予以特别转载。《约法》七章,分总纲、人民、政党、政府、生计、教育、附则,共60条。《国闻周报》编者对此作了扼要说明和论述: 此种组织,显然因东北民众不堪日伪重重压迫剥削,经长期之酝酿而产生者,察其所颁约法,殊合近代国家组织之思潮,对于人民权利,国家义务,规定纂详,有仿照德国现行宪法之精神,而于农村矿产之收归国有、人民职业婚嫁等之新奇制度,又似有社会主义或无政府之风味,于此可鉴决非日人宣传流荡之土匪集团所克臻。② 《约法》和《国闻周报》的说明,阐释了该政权的性质,令人认识日伪统治下东北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其强烈的民族意识。华东共和国坚信自己所走道路的正确性。 1933年10月10日,《大公报》更以“东北民众成立‘华东共和国’,继续奋斗坚决抗日”为题,刊登了华东共和国致巴比塞调查团的公函。《大公报》上海记者以其尚不为人知晓,或者说媒介刚刚开始考察宣扬这个政权,做了比较透彻中肯的论述: 东北民众两年以来遭受日人之压迫蹂躏,已达极度,然反抗运动始终未已,并于本年六月一日宣布成立华东共和国,继续奋斗,以示否认伪满洲国及日人统治之决心。月前巴比塞调查团抵沪时,更派专员携带公函南来,托中国领土保障同盟会转交马莱博士。该项公函钤有华东国玺,并附英法文译本,此外更有《华东共和国对外宣言》、《约法》、《疆域图解》、《国旗图解》各一件。 媒体的报道,是人们认识东北抗日形势的钥匙,这样的记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事情就更清楚了。 二 建立共和国的目的 根据《约法》,华东共和国的首都设于东宁县治的中京,国旗定为绿地中缀以黄色之土星。辖区包括5个省区:中央区包括旧日中华民国吉林省属之东宁、虎林、密山、宝清、宁安、穆陵6县;吉东区为旧吉林东部,除中央区外之13县;黑东区为旧黑龙江省东部之11县;辽东区为旧辽宁东边18县,及韩国之西北6郡;远东区为□□暂让借之远东省。③ 从历史实际看,所辖区域为义勇军的实际控制县,多为山区,远离大城市及主要铁路沿线。这说明1933年6月间,东北义勇军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约法》规定:“共和国以‘华东共和党’一党专政,政府的主要官员必须是党员。政府设立法委员会,设教育、工商、理财、外交四部。总司行政者称总裁,五省区之司行政者为执政。中央设军政院长由总裁兼,院内设参谋、陆军、海军、空军四部。”政府机构是完整的,但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因属军事机密,尚未全部透露,仅限于下述程度:“政务总裁闻为何某,立法委员为邰某,陆军部长兼国防第四军长为高索夫(苏藉),外交部长为勒木亭(丹麦籍),理财部长为威烈谟(似为英美籍),尚有若干外籍人员。至于国防江防各军长,亦均委定,似有大规模的政治组织。”④ 东北居住着诸多外国侨民,特别是哈尔滨为一大都会。他们对日本的野蛮侵略和统治也强烈不满,参加到这一抗日政权是很自然的,这就形成了国际统一战线。为安全计,政府中一些人的姓名公开,一些人的姓名隐蔽而不为外界所知,所以无法知道全部人选。 “华东共和国”发布的《告民众书》和《告各国书》中,宣称了其建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