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无止境,学者要在不断修正错误的基础上进步。拙文《差异何其大——台湾时代蒋介石与胡适对彼此间交往的记录》(刊于《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2期)发表前后,有较大的反响,得到一些同行谬奖,也有朋友提供新的见解与资料。①这些意见与资料使笔者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觉得有必要对拙文中的某些论点进行修正,或做进一步的阐发,从而加深对问题的探讨。 一、修正:蒋介石日记中确曾称赞过胡适 《近代史研究》编辑在审读《差异何其大》的初稿时,曾善意提醒笔者注意蒋介石日记中是否有对胡适“较好的评论”,如有,也要写入,以保证立论的“全面和平衡”。但当时笔者所摘抄的蒋介石日记中,对胡几乎无一正面评价。2010年年底,台湾辅仁大学高纯淑教授提供了一则蒋介石日记,恰是笔者所漏抄的,促使笔者对拙稿的某些论点进行反思。 高教授提供的蒋介石1953年1月17日的日记如下: [昨]晚课后,约胡适之先生单独聚餐,谈话二小时余。对余个人颇有益也。甲、汪裕泰外汇套汇冤枉案。乙、总统只有减刑权,而无加刑权,不可滥用其权之意。丙、保安司令部与特务人员之作威,令人不敢言。丁、教育界待遇太微薄。戊、效忠总统之标语,不应有。惟此余答其今日国家未恢复,一般官兵对效忠国家标语不能深入,而且事实上今日国家仍须由总统领导来恢复,过去总统下野,国家沦亡之教训,不能不深切注重,故余对此标语未予阻止也。其他皆为金石之言,余甚感动,认其为余平生之铮[诤]友也。② 1953年1月16日,是胡适离台的前一天,蒋介石请其聚餐。胡适当天也有详细的日记: 蒋公约我吃饭……谈了共两点钟,我说一点逆耳的话,他居然容受了。我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批评蒋总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我说,宪法止许总统有减刑与特赦之权,绝无加刑之权。而总统屡次加刑,是违宪甚明。然整个政府无一人敢向总统如此说!总统必须有诤臣一百人,最好一千人。开放言论自由,即是自己树立诤臣千百人也。③ 两相比较,蒋介石对胡适的意见记得全面仔细,并有自己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在当时确实对胡适的意见是“容受了”,表示“甚感动”,高度评价胡适是其“平生之铮[诤]友也”,认为胡的意见为“金石之言”,对他“颇有益也”。《差异何其大》一文虽述及1952年、1953年胡适回台期间蒋胡二人的交往,但强调的是二人感受的不同。 因笔者漏读蒋1953年1月的这条日记,拙文中有“看到蒋介石自1950年代起在日记中提到胡适便深恶痛绝、私下痛骂”之句,事实上形成台湾时期蒋介石日记中对胡“几乎无正面评价”的结论。这一论点需要修正:至少在1953年,蒋的日记中对胡适是有好感,甚至是有称赞的。 前引蒋介石所记见面时胡适对他所提到的第一点,为“汪裕泰外汇套汇冤枉案”。胡适的日记中,并未提到此项内容。汪裕泰茶庄系一家知名商号,由胡适同乡、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人汪立政(其故居与胡适家仅相距2公里)创立,历经祖孙三代120余年,曾先后在上海等地开设茶庄、茶行20余爿。胡适与汪裕泰茶庄关系密切,1920年代在上海时曾客居茶庄。抗日战争期间,汪裕泰将部分业务转移至台湾发展。台湾在1950年代初期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套汇”是个很重的罪名。胡适在短暂回台期间,当面为汪裕泰套汇案向蒋介石说情,乡情乡谊应该是很大的因素。这件事说明,胡适对蒋介石的要求,并非只有政治方面的,也偶有利用两人关系徇及私情之时。 二、补充:蒋介石曾连续资助胡适 台北“国史馆”所藏“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包含了与蒋介石相关的大量公文、函电、批示、照片等,数量巨大,是研究近代史,尤其是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与近代人物的宝藏。此档案已经进行过数字化处理与编目,查阅与利用较为便利。以“胡适”为关键词进入“蒋中正总统档案”的检索系统,查找到410件函电,既有胡适与蒋介石间的往来函电,也有其他函电中涉及胡适的。 其中,最引起笔者兴趣的是1950年代初蒋介石与俞国华之间的一组电报。④这些电报均内容简短,全录于下: (1951年5月15日)俞国华同志:代送于斌、于竣吉、胡适之、陈立夫各位美金各五千元。中正。十五日。⑤ (1951年12月11日)俞国华同志:本月十七日为胡适之先生六十诞辰,请予[与]宏涛同志代往祝贺,并送其美金五千元为盼。中正。⑥ (1952年6月19日)俞国华同志:请发陈立夫、胡适之二先生美金各五千元,代送为盼。中正。⑦ (1953年2月5日)俞国华同志:即送胡适之先生美金五千元。中正。⑧ (1953年7月17日)俞国华同志:代发陈立夫、胡适之二先生美金各五千元。又托谭伯羽先代汇德友鹰屋君叁千元为盼。中正。⑨ (1954年5月1日)俞国华同志:请发胡适与于斌二先生美金各五千元。中正。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