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 且强调,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 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 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最终都会涉及企业,只有使国有企业具有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两个转变才能落到实处。所 以搞好国有企业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础。国有企业如何深化改革?中央的 既定方针是“抓大放小”。现在抓大已引起各地重视,围绕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在优化组合上下功夫,在提高效益上做文章,并有明显进展。但国有小企业特 别是国有小商业企业如何搞,尚未完全列入议事日程,工作缺乏应有力度。种种 迹象表明,造成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主要是一些干部认识上还存在若干歧 ——“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财税收入的重点来源,而小 商业大都微利甚至亏损,没有多少油水,死活不影响大局,改革缓一步没啥关系 。”不错,国有小商业数量上虽占绝对优势,其利税贡献却只占较小的份额,这 是事实。但我们还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①小商业分布面广,散处于广大居民集 居点,其经营的好坏,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群众的生活需求。②小 商业经营业务的份额虽小,但商业职工的大多数都在这些企业里工作,小商业运 营状况不佳,既使国家利税遭受一定损失,又势必降低职工收入,减少职工的劳 保福利待遇,以至多数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应有保障,从而产生思想动荡,波及 社会稳定。所以小商业总体上的兴衰,绝非与大局无关。③还要看到,小商业大 都属社区管理,易于协调;而且规模小,资产流动重组的阻力较少,运作比较省 力。及时放活一批小商业企业,可以成为加快全面深化商业改革进程的突破口。 先进城市的经验业已证明,重视“放小”,有利于营造改革的小气候,积累经验 ,去化解大中型企业改革中的难点。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抓大放小”是相 辅相成的,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工作步步到位,件件落实。忽视放小,最终 将拖国有企业整体改革的后腿。 ——“对小商业既然是放开,就应当让他们自己搞。如果仍要管头管脚,还 叫什么放?”中央提出“放小”,并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要求对小企 业改革采取和大企业不同的、适合其特点的、更加灵活的方式。放,是改革策略 的调整。当然,小企业作为改革的主体,自身应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至于政府部 门的职责,也不是管头管脚,包揽一切,而是要着重于宏观调控,为企业改革创 造外部环境:1、做好规划。小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改革要因地制宜,因店因厂 制宜,不能一刀切。这就要抓紧时机,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状况,针对不同特点 ,提出不同改革形式的意向。2、加强引导。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格局的变动 ,经营者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耐心细致地 做释疑疏导工作,并抓好试点,展示导向,为改革扫清思想障碍。3、搞好服务 。企业改革中会碰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难题,如过度负债问题,离退职工过多 、医疗费负担过重问题,人员富余问题等。小企业力量一般较单薄,难于独力处 理,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 企业妥善加以解决。所以“放小”乃调控方法的一种变换,绝不意味着主管部门 可以解脱责任。 根据国家体改委的部署,国有小企业的改革,仍然要围绕着现代企业制度的 基本特征,制定方案。要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明确法人的权利与 责任,维护出资者权益,建立起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强调按经济 效益优先的原则,恰当地选择企业改革的具体形式。从各地的实践看,小商业改 革采取的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实行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 1、搞股份合作制。多数小企业走这一条路子。据试点经验,列入股份合作 制改组的小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尚有一定的净资产;②企业领导班子团 结,改革意识较强;③职工要求改革的积极性高,并有买断企业资产的一定承受 改制时,先评估企业净资产,扣除待处理财产损失和应报废财产及已离退职 工的安置费,剩下的国有净资产由职工出资一次性或分次买断。如果职工全额置 换资力不逮,也可以部分置换,或部分置换和部分租赁、部分转为国有股权。经 营者认股的比重至少要大于一般职工2—3倍。这样有助于调动其搞好经营的积 极性,加重其责任心。一些改制后的企业经理人员说:“我们投入的资本高出一 般职工好几倍,企业搞不好,我们的损失最大。”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他们无 不兢兢业业,励精图治。职工也认识到,企业经营不好,认购的股份要冲抵,还 有散伙的危险,再无退路。因此股份合作制的建立,普遍促进了业务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