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原 有的企业组织结构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生产发展及市场要求的缺陷。因此,优化企 业组织结构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管理体制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乃至 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⒈企业规模不适合规模效益的要求,生产的集中程度低。 企业规模是指生产要素和产品产量集中度的大小。生产要素及产品的相对集 中,可以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及流通费用降低,使企业获得规模效益。我国的汽车 、石化、钢铁等产业,存在着企业规模过小、数量过多问题。如我国现拥有汽车 制造厂125家,年总产量仅为140万辆,企业年产量最多的只有18万辆, 而一般公认的最佳规模为40万辆/年。钢铁企业最佳经济规模为年产钢铁80 0万吨以上。我国县以上钢铁企业大约1500多个,占世界钢铁企业数量的2 /3,其中60%年产钢在20万吨以下。100万吨以上的有20家,只有4 家在400~1000万吨之间。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人们往往用生产的集 中度来说明企业的规模结构问题。集中度即是指某产业中最大的几个企业产量之 和占该产业总产量的比重,一般用CR[,n]来表示,其中n是某产业中最大 企业的数量。一般理论上认为,CR[,4]≤40%为低集中度,40%<C R[,4]≤60%为中集中度,60%<CR[,4]≤80%为较高集中度 ,CR[,4]>80%为高集中度。按此标准来衡量,我国工业产业集中度相 当低。从1990年的统计指标来看,包括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有 色金属矿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机械工业等行业在内的18个主要产业部门 中,属于高集中度的一个没有;属于较高集中度的只有一个部门——石油天然气 采选业;属于中集中度的仅有电力生产与供应业一个部门,其余16个产业部门 均属于低集中度部门。企业规模过小、生产集中度低导致行业内部企业竞争过度 ,竞争的白热化导致企业相互残杀,一损俱损,造成社会投资分散及资源的严重 ⒉专业化程度低、协作能力差 企业组织结构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众多的企业之间未形成以各自专业化水平 为基础的分工协作,而是搞“大而全”、“小而全”。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1 2万个机械工业企业中,实行专业化协作的企业只占20%,80%属于全能企 业,许多机电厂的零部件大都由本厂生产。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技术水 平的提高和整个产业技术的升级。而在一些发达工业国家,由于协作规模庞大, 协作程度细密,所以大企业的外协比率很高。如日本汽车厂家零件外协比率高达 ⒊企业内部组织臃肿、效率低下 从企业内部来看,组织结构也很不合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企不分 导致企业组织机构与政府趋同化,致使企业内部非生产部门多,非生产人员多, 信息传递慢、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虽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但这些问题仍未 得到根本解决。另外,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制约企 业的发展。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生产经营的实体,就必须加快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 调整与革新。 企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种种重大缺陷使我们认识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确 实是当务之急,它是国有经济摆脱困境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对策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是一个牵涉面较广的复杂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目前 来看,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⒈打破条块分割,规范产权市场 尽管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条条”、“块块”管 理对企业仍然有相当大的制约。一方面,地区、部门封锁使企业无法按照经济技 术的客观要求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又从各自的局部利益出发, 急功近利地发展那些在较短时期内可以带来收益的企业,而不考虑规模效益;同 时传统的投资管理体制使得各部门、各地方确实难以统筹安排企业建设,因而导 致重复投资、分散投资。市场的分割与不完善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那些低效企 业,因而企业资产难以流动,生产集中难以形成。对此,应首先从转变政府职能 着眼,减少和消除对企业组织变动的行政干预。其次,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产权 市场打破地区分割和部门封锁,实现产权的合理流动,为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供 良好的市场环境。产权市场的建立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在很大程度 上制约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我们不能等到完善的健全的 产权市场出现后再去做这一工作。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产权市场的培 育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在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中建立健全产权市场。产权市场的 建立又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交织在一起,集中地 反映了现存体制的矛盾。因此产权市场的培育进程也将对其他诸多问题产生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