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分别只用一句话来总结中国、东欧和西方国家三种制度变迁方式各 自的特点,那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起点,以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共同作用的渐进式制度变 迁;东欧国家的制度变迁是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起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为目标的,以强制性变迁为主的激进式制度变迁,西方国家的制度变迁是 以封建社会非市场经济体制为起点,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以诱致 性变迁为主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下面,我们就将上述三种制度变迁方式从“路径 ”和“形式与速度”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综合的比较。 一、三种制度变迁方式路径的比较 为了直观地对三种制度变迁方式进行路径的比较,我们采用图1。
图1中,横轴代表一个经济中市场调节的功能,纵轴代表一个经济中政府调 节的功能,如果某个经济处于横轴上,说明它是完全由市场调节的,是完全意义 的自由市场经济;如果某个经济处于纵轴上,则说明市场调节不起作用,完全由 政府进行中央集权的计算管理,在图中两轴间的其他各点代表政府调节和市场调 节的不同配合状态。一个点越靠上,说明政府调节的力量越大;一个点越靠右说 明市场调节的力量越大。 图中凸向原点的一组曲线如PP[,1],MM[,1],GG[,1]等 ,是一组无差异曲线,每条无差异曲线上各点表示的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配合 所产生的经济总体效用是相等的,离原点越远,表明产生的经济效用越大。它们 凸向原点表明,任何一种调节力量的作用都是边际递减的,在现实经济中应该将 两种调节力量配合起来,否则单用任何一种调节力量将使资源产生极大的浪费。 图中的与CD平行的一组斜线分别代表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一个国家所能 提供的调节力量的组合,这组斜线离原点越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例如, 在CD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如果一个国家将其资源全部用于政府计划管理,可以 提供OC的政府调节力量和零的市场调节力量;如果将其资源全部用于市场调节 ,可以得到OD的市场调节力量和零的政府调节力量;若将其资源让政府的市场 调节共同分享,可以得到CD线上某一点的组合。CD线与无差异曲线PP[, 1]的切点E代表在CD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够提供最大经济效用的两种调节 力量的组合,即用OE[,1]的市场调节力量与OE[,2]的政府调节力量 相配合。CD线上其他任何一点的组合所提供的经济效用都小于E点,因为经过 其他点的无差异曲线都只与CD线相交,均低于与CD线下切的PP[,1]线 。而从原点出发,连接这些切点的线OX代表一系列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配合 的最优状态,它包含了每个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最优配合点。但我们应注意,这些 最优状态点的配合并不是两种调节力量在绝对上的相等,而只代表它们之间的一 种均衡,在这种状态下,能提供最大的经济效用。假如一个经济能够在发展的时 候按照OX线前时,将是一条最优的发展路径。但是,我们知道,人类的理性是 有限的,在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预见到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可能 完全按照这条OX线发展,只可能尽最大的努力在认识到其经济对OX线的偏离 后进行调整,然后不可避免地再偏离,再调整,这样无限地向前发展。 我们把西方发达国家制度变迁的路径抽象为图中的折线OA[,1]A[, 2]A[,3]A[,4]A[,5]。这条线围着OX线曲折上升的折线就代 表了西方国家在经济调节方式方面的变迁。当偏离OX线后,调整,回归,再偏 离,再调整……。图中可以看到,OA[,1]A[,2]A[,3]A[,4 ]A[,5]线在发展过程中,有时是向市场调节方面的偏离,有时是向政府调 节方面的偏离。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看,更多的是向市场调节方向的偏离 ,这与西方国家开始时一直倡导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有关,但从三十年代初的大 危机以来,也出现了向政府调节方向的偏离,如西方国家的国有化与私有化政策 的交替就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向政府调节方向的偏离与调整。 以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变迁路径,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的制度变 迁路径可以分别用OGH和OMN来表示。在图中,OG和OM分别代表东欧和 中国在改革前建立集权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G和M点分别代表改革前东欧和中 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调的力量,(在此我们假设计划经济体制中完全没有市 场调节的力量)。在改革前,由于经济调节方式的结构单一,只有政府调节,所 以产生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在G点和M点所产生的经济效用分别只相当于最优状 态线OX上G[,o]点和M[,o]点所产生的经济效用,而如果当时能将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