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爱伦凯与“新性道德” 1925年1月,《妇女杂志》开年第一期(11卷1号),封面正中央赫然印着“新性道德号”几个大字。这是章锡琛任主编后该杂志继“离婚问题号”后的又一个刺激社会神经的专号,最终导致章的辞职。①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15年的《妇女杂志》,原本走的是新贤妻良母的改良路线,1920年第6卷开始,为适应新的读者与市场,开始做编辑路线和作者队伍的改革,②自此面目一新,变得十分前卫。得益于商务印书馆丰富的外文馆藏和沈雁冰、章锡琛、周建人等新教育培养出的精通外语的优秀编撰者,改革后的《妇女杂志》在大量译介西方女性/性别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世界女性主义思潮流向,提倡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成为继《新青年》之后的又一个反传统的重要阵地”,③也成为五四新文化新性道德建构的讨论平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发行量由过去两三千份增至一万多份,④ 1922年秋的“离婚问题”专号,甚至创下重版两次的奇迹。⑤ “新性道德专号”所阐述的新性道德究竟是什么呢? 章锡琛说:“性的道德,完全该以有益于社会及有益于个人为绝对标准”;“旧道德的最荒谬处乃以结婚为性行为的唯一合法前提;新性道德,可容忍婚外的性关系即不贞操;甚至当事人意愿下的准一夫二妻或一妻二夫,只要不损害社会及他人,也不能认为不道德;新性道德意味着夫妻双方的自由平等;性欲是人的自然权利,不能视为污秽,但丈夫不能强迫妻子单方面满足自己性欲;从进化与优生角度看,身体和精神有疾患者,不应结婚,否则也不道德。”⑥ 周建人指出,新性道德的“根本要求,即在认为两性关系和生育子女,都是在自己做人,其间并不存有男子为支配者,女子为服从者的意义,也决不是以女子为达到男子的目的手段的。所以近代对于性道德改革上,最重要的呼声有恋爱和婚姻的合一;离婚自由和爱的创作;以及母性的自由”⑦。 沈雁冰在抨击旧伦理“片面道德的贞操观”(即女子终身为一名男子保持贞操,无论有无爱情)和“形式主义的一夫一妻”后指出,新的性道德主张“以‘恋爱神圣’代替贞操观念。恋爱神圣的意义即为恋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恋爱的缘故,无论什么皆当牺牲。只有为了恋爱而牺牲别的,不能为了别的而牺牲恋爱。从这意义上,恋爱神圣也就是‘恋爱自由’的意思,恋爱应该极端自由,不受任何外界的牵制。在这个意义上,恋爱可说是一种限于两性间的最高贵的感情,起于双方人格的互相了解,成于双方灵魂之渗合而无间隙,他的力是至大至刚的,他的质是至纯至洁的,他的来源是人类心灵的最深处”;基于这样的逻辑,故新道德主张“离婚自由”。⑧ 这些观点,表述重点有别,但无一例外都是爱伦凯著作《恋爱与结婚》阐述的观点。沈泽民对爱伦凯性道德理论的概括更干脆和简明:“爱伦凯对于两性的关系曾提出了那样的几项改革。这些改革的项目其实也是很简单而且很平常的,不过是(一)恋爱自由,(二)自由离婚罢了。她对于这两项改革的意见是:‘恋爱必须绝对自由,就是说,必须完全依从当事人的选择。旁人,无论是社会,无论是家庭,无论是父母,无论是法律,都不当加以一点限制或干涉的。’”⑨ 爱伦凯的名字,在1920年代初中期《妇女杂志》及其他新文化媒介有关妇女问题和恋爱婚姻讨论的场合频繁出现,出现频率能与之媲美的,大概只有易卜生。爱伦凯性别理论之于五四新文化的意义,恰如易卜生戏剧之于新文化的意义;而爱伦凯在五四时期的异常“走红”,与后来的销声匿迹,似乎比易卜生戏剧的中国旅行更具戏剧性,值得探究。 二 新文化传播中的爱伦凯 爱伦凯(Ellen Key,1849-1926),瑞典人,是20世纪初欧洲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社会问题研究与儿童教育家,20世纪初以其关于妇女问题与儿童教育的论著《恋爱与结婚》(Love and Marriage)、《恋爱与道德》(Love and Ethics)、《女性的道德》(The Morality of Women)、《妇女运动》(Women's Movement)、《儿童的世纪》(The Century of the Child)蜚声世界。英国著名学者和性心理学家霭理士(Havleock Ellis),1911年在爱伦凯《恋爱与结婚》英文版序言中,详细介绍过她的身世与成就。爱伦凯出生于瑞典上层阶级家庭,母亲出身贵族,品性端庄,思想前卫;其父为瑞典议院中卓越的激进派议员,声望颇佳;其曾祖父为卢梭门徒,因此爱伦凯的祖父和父亲都名叫“爱弥尔”(Emile),爱伦凯后来关于女性之“母职”问题思考及儿童教育理念,都可见到卢梭思想的影子。由于父母的相爱与开明,爱伦凯从小享受充分自由和全面、优良的教育,酷爱自然,遍读名著。她曾写过小说,也有过近20年学校教书的经历,思想敏锐,擅长演讲。作为思想家的爱伦凯有点“大器晚成”,其主要的论著均出版于20世纪初,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生命的进程》(Lifelines,1903-1906)和《儿童的世纪》,故被认为是著名教育家和女性问题理论家,其享誉世界的名著《恋爱与结婚》,就是《生命的进程》中的一二两卷。爱伦凯也是和平主义者,曾出版反战的《战争、和平与未来》(War,Peace and the Future,1916)。1920年代初,爱伦凯的《恋爱与结婚》《恋爱与道德》《妇女运动》《儿童的世纪》汉语译本相继在中国出版,而在这些汉译专著出版之前,她的名字已被中国一些新文化人关注。但她在中国知名度的飙升,则是在1920年代《妇女杂志》系统译介其关于恋爱与婚姻的理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