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深 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面对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基础教育的 紧迫任务。然而实撒状况如何呢?本文仅就此谈些个人的见解。 一、现状与目标 1、现状 (1)处于倡导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说始于1986年, 其标志是《中华民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这部法规中第三条 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 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示然,在这之前党和国家在几个阶段所确定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 同志“三个方面”的指示都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真正把素质教育提 上日程则是1990年以后的事,如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写 道:“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 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1994年《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则明确提出“增强 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迫 切需要的素质教育”。显然,这里把素质教育提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高度。当前国家教委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着力 (2)处于研究阶段。党和国家倡导素质教育, 在教育界引起强烈 反响,尤其一些有见之士,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拿出自己的 观点、看法和主张,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希望。比如在素质教育的真正涵 义上就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取得较为一致的共识。所谓素质教育 ,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科学 的途径,充分地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其各种素质水平,使之得到全 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这种教育它包括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 和社会文化素质提高诸方面。之所以提出素质教育这一命题,即是在承 认教育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的前提下,进而主张教育是提高人类自身 素质的实践过程,它是把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基本职能和目 的。教育的其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应该建筑在提高人的素质这 一职能的基础之上。 (3)处于初始阶段。从当前情况看, 我国的素质教育处于初步起 始阶段,这从不同角度均可看出。认识方面,素质教育未被全体国民所 接受,所理解,尤其各级领导的认识更不到位;行动方面,只是有些地 区个别有识之士在为素质教育奔走呼喊,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取得不 同程度的成果,但在大多数学校里,素质教育却仅是一句口号,一种愿 望,甚或是一种装潢,出现了素质教育是名,应试教育为实的名实相悖 现象;从对素质教育采取的措施上看,也仅是一般化,如有的提出应为 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市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等等,如此笼统的低 格调,也就难以加大投入,更不会采取过硬措施了。 2、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者预期的、基本的教育成果和规格。素质教育目标 是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素质发展所要达到的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的规定。 人所共知,凡是目标,都有定向、激励、调节、评价的功能,因此,科 学地确定目标,是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 作者认为,建立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适应社会 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二是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确定 本学校目标体系时应掌握四个原则:①基础性原则。即着眼于打好基础 ,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②适 宜性原则。即是要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③可操作性原则。即所 制订的目标体系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除了制订整个基础教 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还应制订各个年级、各科教学的实施目标,有 些项目还应列出一定的质量指标。④求实性原则。即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的制订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能照搬。 构建方法可遵照专家们的建议去做,即把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 和心理素质三者以某种方式组成一个坐标系,两轴相交构成一个“信息 反应场”;横轴各点信息与纵轴各点信息相互交会,排列出具有严密逻 辑的目标集合;然后按照上述四项原则,对这一目标集合中的各元素进 行筛选,从而形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显然,目标体系包括内容分类 与水平层次两个方面。目前素质教育目标在我国尚无统一看法,也就可 以允许不同的分类体系存在。 在此仅提供确定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准,以供不同类型学校完成 目标体系时参考。①思想品德素质。要求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养成 良好的品德并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 实事求是的作风。②文化科学素质。有比较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