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韩寒获得首届上海《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到2004年2月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的照片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80后”文学的兴起大概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它完成了由个别写手、个别作品到文学群体的飞跃,并形成了不同于20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任何一个青年写作群体——如50年代的云南“新边塞诗人”、80年代的“寻根文学”作家——的青春风貌。关键还在于,其“青春写作”并不仅仅与青春有关,还与“另类”、“改写”、“颠覆”等字眼有关。在这一文学现象延续10年以后,也可以说是在“80后”这一代人逐渐度过青春期以后,我们对他们的文学评价才有可能具有了一种文学史的眼光,具有了一种喧嚣之后渐渐归于平静的心态。2007年,我撰写并发表《论“80后”文学》[1],随后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17期转载以来,迄今已有四年,这是一个沉淀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我将此文命名为“后青春期”的缘由所在。 一、三极分化:止步于传统意义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1.“拒绝命名”的开端 “80后”文学是一个“有时间段”的文学现象,从萌芽酝酿到形态形成,因为有网络新媒体的介入,一开始就具有相当鲜明的个性,主要表现为“拒绝命名”的情绪。美国《时代》周刊促使国内主流媒体为“80后”正名之后,集体的欢欣鼓舞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对80后代表人物的质疑就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开始由文学界流向社会。假如以《时代》周刊命名为界,可以分为“命名前”与“命名后”两个时期。“命名前”的80后文学依赖两个平台成长。第一是网络。可以说,没有网络就没有80后文学,如今赫赫有名的80后作家,无不是早几年就驰骋网络的少年骑手,他们在网上都有一批追随者。不少人是在网上“暴得大名”后才被出版商拉向出版界,从而名利双收,获取更大声誉的。比如春树,2000年《北京娃娃》出版之前,就以另类出格被视为与擅长“身体写作”的“上海宝贝”卫慧同类,引起广泛争议;比如李傻傻,其作品专辑被新浪、网易、天涯三大网站同时推出。第二是《萌芽》杂志。在中国目前文学杂志极不景气、难以维持的情况下,《萌芽》杂志得益于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策划。80后代表作家中有相当一批出自这场大赛。比如韩寒,1999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郭敬明,第三、第四届一等奖得主;张悦然,一等奖得主;周嘉宁,一等奖得主;蒋峰,一等奖得主;小饭,二等奖得主。80后的写手们借此台阶,平步青云,进入文坛。在青春少年已成气候之时,《时代》周刊及时介入,使得“命名后”的迅速崛起与集体登场,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由于命名者有意或无意的对后来被称做“偶像派”的偏爱,此前《萌芽》网站已展开的争论烽火再度点燃,且急剧加大了讨论的范围和激烈程度。韩寒、春树、郭敬明能否代表“80后”成为争论焦点,敏感的媒体明确提出80后作者有“偶像派”与“实力派”之分,并分别列出两派的名单。韩寒、春树、郭敬明、张悦然、孙睿等人属于“偶像派”,而李傻傻、胡坚、小饭、张佳玮、蒋峰则被归为“实力派”。至此,80后文学局面形成,完成了由网络的自发写作、零散写作向文学群体的过渡,并正式进入文坛。但群体形成之日,似乎也是群体分化之时。关于谁来担当“80后”,以及谁能代表“80后”的争论异常激烈,在命名后的第5个月,“抛弃命名”一说就在媒体赫然公布。2004年7月8日,在上海作协召开的“80年代后青年文学创作研讨会”上,80后代表作家蒋峰、小饭、陶磊及众多80后写作者,首次集体向评论界及文坛表示:与韩寒、郭敬明等先期走红的“80后”划清界限,并表达自己对“80后”这一概念的反对。在随后的媒体采访中,李傻傻也明确表示:生于1980后的写作者要想真正地创作而不只是期待市场的宠幸,就必须抛弃所谓“80后”的概念,他甚至主张废掉“80后”概念。[2]同样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80后专题节目的作家李萌表示赞成李傻傻的观点,她认为,在“80后”这个概念的掩饰下,那些媚俗的、浅薄的、不合格的文学产品也堂而皇之地装进了这个箩筐,这就使得人们对所谓的80后文学产生了偏见。 2.一致拒绝团体化 充分个性、独立行走的“我”,充分自由、放松写作的“我”,与充分张扬、种类繁多、活跃于网络的青年亚文化小圈子相互呼唤,文化英雄与娱乐偶像互为一体,使文学作品与文化消费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每一位出名的青春写手都有网站等商业推手隐藏其后,都有大量的粉丝围绕其侧,但同时又缺少扛大旗的人,缺少号令文坛的领袖,缺少为各方服气的评论家。于是,80后文学在形成文坛新势力的开端时,就始终弥散着一种“拒绝命名”的情绪,但不同作家群体所表现的相同一致的态度就是拒绝团体化。这对形成某种文学流派几乎是致命的一击。我们看到,拒绝命名,各行其是,妨碍了写手群体在较短的时间里打出旗帜,另立山头,失去了与诸多媒体携手合作的机会。80后文学恰恰与当代诗歌旗帜翻飞的状况相反,没有出现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文学团体,即便有文坛名家马原主编的《80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面世,且造成一定影响,但实力派作家自己依然如故,不反对、不响应、不抱团,更没有宣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