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组鲁迅思想三题,是我求索什么是“鲁迅思想”的发现。鲁迅研究首先是发现事实及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是非、利害与功过。就思想而言,鲁迅有没有思想?有什么思想?是怎样的思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他的思想根本特质是什么?这些都属于事实层面。鲁迅研究有如天文学家研究宇宙,发现星球、行星、恒星、彗星、星座、星系、星云等等。然后加以分析、解释、评议与评估。 三个题目是: 一、“根柢在人”[1](P38):鲁迅思想的元点。 二、“立人”[1](P38):鲁迅思想的核心。 三、“一要生存”——“不是苟活”;“二要温饱”——“不是奢侈”;“三要发展”——“不是放纵”[2](P54-55)及“自他两利”[1](P124):鲁迅思想的纲要。 鲁迅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在英国反人道的输入鸦片,引起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及列强恃强凌弱,步步侵略,企图瓜分中国;而国内“戊戌变法”遭到镇压,丧失了和平改革的机遇,激起汉族推翻清帝国的革命。 1902年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因为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3](P326),东渡日本留学,跻身于“除学习日文,准备进专门的学校之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3](P578)的留学生之中。当时的舆论,试检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就可以发现大体分三个类别。一是延续“洋务派”兴办工业、商业、军备。如:《论中国路矿尽归外人》、《论世界经济竞争之大势》、《论中国商业不发达之原因》。二是革命与保皇的论争。如:《论立法权》、《辨革命书》、《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而无一利》、《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三是关注国人的精神问题。如:《新民说》、《箴奴隶》、《中国人之缺点》、《民族精神论》、《民族的国民》、《三纲革命》。② 革命是当时的潮流。不仅是政治革命,还有民族、经济、思想、文化、道德以及文艺诸多方面的革命。鲁迅赞成革命。这一历史大势决定了鲁迅思想革命的取向。鲁迅追求“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更何有于肤浅凡庸之事物哉?”[1](P57)它的逻辑蕴涵及其发展决定了鲁迅思想的根本特质。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鲁迅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和思想性质,对革命根本问题的思考,全面地初步展示在他1907—1908年发表的五篇文言论文中。这五篇论文奠定了后来称为“鲁迅思想”的基石。 第一篇《人之历史》,认同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的史实。认识到人类与动物,人性与动物性的联系和根本区别。提炼出“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的卓识。领悟到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地位,自觉立志于革命、改革和发展。 第二篇《科学史教篇》,认识到:一是科学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科学,“时泰,则为人性之光”;“致人性于全”[1](P35)必须既有科学理性,又有文艺情操。这正是鲁迅把思想和人心融汇的根源。 第三篇《文化偏至论》,陈述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偏至”,借鉴必须有所选择,提出了“根柢在人”和“首在立人”的思想。 第四篇《摩罗诗力说》,倡导“反抗者”精神。唯有“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人才能成其为人,而不是苟活的奴隶,乃至奴才。 第五篇《破恶声论》,具体批评当时流行的“恶声”。包括“汝其为国民,汝其为世界人。”破“破迷信者”。破“崇侵略者”,指出“崇侵略者类有机,兽性其上也,最有奴子性”[4](P33)。可惜,这篇论文注明“未完”。 鲁迅立足文艺,沿着这一思路在中国革命艰困、复杂、曲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自我解剖,坚守、放弃、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思想。这里勾勒的三个命题,我认为具有纲领的性质。 一、“根柢在人”:鲁迅思想的元点 这里的“元”,取《尔雅·释诂》中“初、首、基、元,始也”及“元、良,首也”[5](P2568-2577)的词义,蕴涵比现在通行的“原点”丰富。 鲁迅提出“根柢在人”,出于三点考量。 第一,他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坚信。“鲁迅与进化论”是一个专门的题目,需要专门梳理与评议。这里只说明一个事实,即鲁迅是终身信奉进化论的。鲁迅曾解剖自己,说:“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汗诺夫的《艺术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6](P6)是怎样纠正的呢?鲁迅在《〈艺术论〉译本序》中说:“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这结论,便是蒲力汗诺夫将唯心史观者所深恶痛绝的社会,种族,阶级的功利主义底见解,引入艺术里去了。”[6](P269)可见,鲁迅接受阶级论,是将阶级论补充到他的思想中,而不是取代原来的思想。鲁迅所持有的不是“唯阶级论”,而是包含社会、种族、阶级等多元因素的思想,是坚守着人性的阶级论。他说:“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也可以说根据于经济组织或依存于经济组织)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着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有’。”[6](P128)1935年,鲁迅在《名人和名言》中批评德国的细胞病理学家维尔晓既不相信进化论,又不深研进化论,自视很高,随意发表反对进化论的演讲,给大众不少坏影响。[3](P375)鲁迅终身坚守着进化论这一生命科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