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国有企业严重亏损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影响深化改革和政治 稳定的重大问题。其深层次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借鉴市场经济先行者经 验的同时,也不自觉地继承和接受了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要建立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要保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不动 摇,就必须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 ,对中国企业改革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分配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 讨,说明劳动者必须直接参与利益分配,建立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 利益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并对实现这一措施提出了 可供操作的建议意见,使这一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 *** 影响国有企业活力的因素很多,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文化的 ;既有外部环境问题,也有内部管理问题。本文就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中 如何规范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探索企业活力的利益机制 。因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的当今中国,劳动还不是人们生活的第 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因此物质利益在激励诸因素中占有首要地位 一、问题的严重性:国有企业的亏损令人担忧 目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连年增加的事实已经到了非让 国人高度重视不可的时候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自1986— 1993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呈降低趋势,亏损总额每年平 均递增35.3%(详见下表),而企业的留利率却在不断提高,工资总额 逐年增加,利润分配明显向企业尤其向职工倾斜。 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年份 198691871988198919901991 亏损总额(亿元) 54.99 61.04 81.92 180.92 348.76367 资金利润率(%) 10.610.610.4 7.2 3.2 2.9 年份1992 1993 平均每年递增 亏损总额(亿元) 369.27452.64 35.3% 资金利润率(%) 2.7 3.2 这样,一方面,国有企业净利润大幅度降低,蛋糕越做越小;另一 方面做蛋糕的人却分得越来越多,就必然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财政 吃紧、国库空虚、国有资产受到严重侵蚀。目前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已 高达70—80%,其中85%是银行贷款。国有企业的资产盈利率(利息+ 税后利润/国有总资产×100%)只有5—6%,而银行的名义贷款利率则 为12%,资产盈利率远低于贷款利息率,根本无法清偿其所积欠的银行 巨额债务。国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正在急剧恶化,难以收回的不良资产实 际上已达到11000亿元,约占银行资产总额的40%左右。 如果任其发展 下去,不仅导致经济崩溃,也会引起社会的极大不安定。因此这是一个 重要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那末,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二、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分析 我国十几年来企业的改革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这 一阶段实行的是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第二阶段是从十二届三 中全会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这一阶段主要根据两权分离理论对企 业实行以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第三阶段是从十四大 以来,尤其是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以建立现代企来制度为中心 的企业制度改革。 (一)改革初期(1979—1984) 70年代末80年代初,城市中大批知识青年处于待业状态,沉重的就 业压力促使国家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大力扶持兴办各种类型自负盈亏 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这对解决城镇就业,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当然具有重 要意义,但更重要的是,它为占国民经济绝对优势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扫 除了一个体制上的,乃至人们思想上、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开始在国有 企业中实行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1、产权关系 在国有企业中,所有权是单一的,国家集所有、占有、支配权能于 一身,集所有权经营权于一身。职工只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在一些“ 扩权”试点单位放了一点生产计划、产品销售、资金使用和干部任免方 面的权力,即少部分经营权。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突破是在宏观结构上 由过去单一的国家所有制裂变出了集体所有制和私营及个体所有制成分 。而集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私营、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有企业 内部微观结构进一步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劳动关系 改革初期,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由于企业获得了 干参免权,企业作为用人主体的资格开始出现,虽然还很不具备用人主 体的许多条件,但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