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化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是两个互为前提、互相制约、 相辅相成,相得盖彰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生产 应以大流通为先导,大流通要以大生产为基础,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公 平竞争,密切合作,方能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健康发展。 我国生产资料经营放开后,在市场发育尚不健全情况下,生产、流 通企业同时涌入市场,实力悬殊,竞争又不公平,已呈现出一种互相渗 透、不顾社会分工只顾赚钱的混乱局面。有的企业力主工业、贸易各占 “半壁河山”,还有人提出要在企业内部实行“产业调整”,向工业、 农业、商业、外贸全面进军。对企业处于严重亏损困境力求有生存发展 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这些急功近利的举措有得有失,姑且不予评说, 然而工商关系紧张到如此地步,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有必要从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确处理工商关系的 途径。本文拟就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流通关系谈点肤浅的看法,旨在“抛 砖引玉”,以求共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关系的实质 经济制度历来是为政治制度服务的。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我国正 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又要 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这是我们探讨新型工商关系的先决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关系,包括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两 个方面,切不可以偏概全,就政治关系而言,国有工商企业都是国有资 产的营运者,政府身上的“肉”,都是生产资料市场的主体和大生产, 大流通的生力军,都要以“三个有利于”来规范自己的企业行为,服从 “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都要通过营运国有资金来为国家创造尽可 能多的社会财富。工商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就是商品的供产销关系, 即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关系,不是你买我卖,就是你卖我买,在不断的 买卖过程中,分工合作,共同创造价值又共同实现价值,从中取得各自 的利润。统购统销、代销、经销,是不同的营销形式,都能体现双方的 经济关系,只是各取不同的利润分配形式而已。工商企业在注重社会效 益的同时,都要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和流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谋求自身的 经济效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企业之间,既是合作的伙伴 ,也是竞争的对手,合作是有条件的,竞争是绝对的,竞争勿忘合作。 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关系的实质。政府调控市场,就是 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平衡商品供求关系,同时为工商企业之间 的密切合作与公平竞争,创造合适的客观条件和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认识生产资料市场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理顺生产和流通的关系 ,使之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工程。流通维系生产资料的供、销,流 通不畅,生产两头受阻;流通落后,必然阻碍生产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封闭式、短缺型经济制约,发展经济是为了保障 供给,生产资料只能按计划调拨供应。由于重生产、轻流通,各级政府 物资部门及其所属物资企业,是当地生产企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处”、 “总后勤”。没有生产资料市场,自然没有真正意义的生产资料流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物资流通的地位和作用应从新加以 认识。我们今天发展经济的目的,已不仅是为了保障供给,而是为了发 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面对国 内外两大市场即将接轨的前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必需理顺、调整生产资料生产与流通的关系,改变流通附属生产的历史 偏见与作法,从观念到行动上把流通作为一个与生产相对独立的产业来 发展,大力加以扶持,实行工商并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流通企业广纳博采各种商品市场供求信息 和价格变化趋势,可以起到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 这是任何一个生产企业销售网络无法完全取代的。我国国有物资行业人 员、资金、设施毕竟已具备一定规模,如果任其衰败下去或者让生产、 流通企业自我中心意识继续膨胀,互相渗透下去,势必加剧流通秩序和 生产布局混乱,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总之,生产与流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跛足 难行,发展经济应两手抓,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两手都要硬。市 场经济的特点是市场调节供求,市场为生产和流通导向。生产、流通企 业,都是市场的主体,两相比较,不难发现:1.生产、流通都是一头连 着购进,一头连着销售,目的是销售,生产多了个生产、加工过程,流 通则省略了这一漫长过程,从资金营运角度讲,流通比生产运转速度快 。2.生产销售的是自己的产品,流通企业销售的是从国内外市场选购的 产品,对用户来讲,后者比前者有选择的余地,成交可能性大。3.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