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定性器和发展的指示器,它掌 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国家的兴衰强弱, 经济的繁荣,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与困难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自改革伊始, 就开始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17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历了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底~1984年9月)为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 基本思路是放权让利,强化刺激;第二阶段(1984年10月~1991年底) 为企业改革的发展阶段,实施了两步利改税,进而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 任制,并提出了股份制等改革思路;第三阶段(1992年春至今)为企业 改革的创新阶段。 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的战略部署下,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和重点攻 坚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相比,具有四个显著特 点:一是从改革的宽度、幅度看,由单项突破进展到整体推进;二是从 改革的深度看,由政策调整进展到制度创新;三是从改革的方式看,从 政策推动进展到法律规范;四是从改革的理论认识看,从必然王国过渡 到自由王国,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顺着桥过河或驾着船过河。 自1995年起,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是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 ,其目标是创造各种条件让企业走向市场,逐步解决传统体制下形成的 “行政干预牵制企业走向市场,僵硬的资产管理体系制约企业走向市场 ,落后的管理方式使企业无力走向市场,沉重的社会负担使企业迈不开 步子走向市场,历史遗留的经济包袱使企业难以走向市场”的状况,使 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年来,试点工作虽已取得了积极的进 展,但总体上来说,企业改制工作面临着五大困难: 一是国有企业的债务包袱严重。国家体改委从抽样调查的企业来看 ,负债率平均在75%以上,有些还超过80%。全国国有企业负债总值超 过3万亿元。 二是冗员过多。许多企业的富余人员超过四分之一,一些老国有企 业离退休干部和职工多,负担更重。 三是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太重。国有企业办食堂、浴室、医院、托儿 所、中小学甚至办大学,全国国有企业办的学校就有6万多所,有600多 万学生,其负担十分沉重。 四是企业破产难。一批长期资不抵债的亏损企业理应实行破产,但 实施起来难度很大:(1)职工反对, 因为企业破产就意味着许多职工 失业,失去生活来源,有人建议发破产费,但没有钱;(2 )许多企业 领导不赞成破产,企业破产后领导何去何从呢?难以再找到优越的工作 位置;(3)银行不赞成破产,因为企业破产,银行的资产就没有了, 还不如把帐挂起来;(4)地方公检法部门也不赞成破产, 企业破产把 许多人推向社会,地方治安就成问题,失业率越高,犯罪率越高。 五是产权明晰也比较难。自80年代初实行拨改贷后,国有企业全部实行 贷款制,有些企业十多年来已把贷款全部还清了,那么企业的产权属于 谁呢?一般认为,要看企业是以哪一级政府或哪一个部门为信誉和后盾 贷款的,由此确定资产代表人以明确产权关系。这要通过摸索去解决。 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点和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 1 )有不少企业简单地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理解为就是按公司制理顺产 权关系,偏重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2 )部分企业对现代的科学管理 缺乏全面认识,新设计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没有跳出传统的管理思维模 式,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厚厚一本,其内容与80年代搞企业整顿没有大的 区别;(3 )有的企业偏重于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构想而对调动 基层职工积极性照顾不够,为高层经营人员设计过高的年薪报酬,对工 会、职代会作用重视不够;(4)对现代企业的高效能认识不足, 不少 企业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的最大化,盲目兼并和搞企业集团联合,有的把 银行贷款大量转化为投资入股,却不顾资本金效益的下降;(5 )仍有 个别企业把自己放在政府机构附属物的地位,继续向政府要“优惠政策 ”、“吃偏粮饭”,要求税收优惠,增拨资金等等。这些试点企业存在 的问题,反映了更深层的整个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和问题。这些难点可分 为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在微观上主要有三个难点: 第一,企业领导体制的设计。建国以来,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经过了 军管会管理、试行一长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委的一元化领 导、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经 营承包责任制,直到最近几年出现的厂长负责制及与此同时的董事会负 责制、董事经理负责制等等,几经变化,但是都没有解决管理人员经营 管理责任落实和建立科学合理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问题。近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