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份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正式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呼唤多年的通过市场化手段稳定货币投放量、稳定物价,终于有了成果 在西方国家,公开市场业务同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一起被称为 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在三大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 业务有着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它的开展对完善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体 系,确保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是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选择 自1984年我国建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人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 段是贷款的规模控制、资金的计划管理等等。其间,虽然也采用了法定 准备金率,再贷款率及再贴现率等间接调控手段,但仅仅是作为一种辅 助性手段而已。在信贷规模直接额度管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便陷入了 “起动——过热——硬着陆”的剧烈震荡循环之中。这种震荡循环,影 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较大的弊端。而法定 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这两种间接调控手段由于缺乏操作弹性,操作起来 对经济和金融活动也会产生较大震动。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能较好地克 服上述弊端,它是人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佳选择。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广义的讲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 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的操作。当然,在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 ,人民银行买卖外汇也是吞吐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公开市场业务早为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所推崇,它之所以被认为是我 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选择,是因为它具有其它政策工具所无 可比拟的优势。其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性。进行该项操作,央行可 根据宏观经济指标主动作出决定:是买还是卖政府债券,买卖何种政府 债券,额度为几何。央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可以直接地增加或减少货币 供应规模,而不象再贴现率那样,央行只能用变动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 来间接地鼓励或限制,而无法直接、明确地控制货币供应量。其二,具 有一定灵活性。公开市场业务可大可小,央行可根据扩张或紧缩银根的 需要,随时灵活地、频繁地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而不象再贴现率与法定 准备金率那样,不能经常地使用。其三,公开市场业务的无时滞性。在 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政策从实施到产生效果一般都有一定的时滞,时 滞严重一点就会使该项经济政策成为俗称的“马后炮”。公开市场业务 则能迅速、准确、无阻地将央行的政策意图传送到各利益主体。其四, 公开市场业务的可逆性。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 变化认为有必要改变其调节方向时,或央行发现政策制定发生偏差时, 可以较容易地采取变更措施,进行逆向操作,及时矫正偏差。 以上这些优点,决定了公开市场业务是一项最灵活、最有效的政策 从我国现实国情来看,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还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现实 第一,有利于控制信贷总规模。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库券 及银行承兑票据来调节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以此来影响各金融机构的资 金状况,将整个银行体系的信贷总规模控制在符合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 要求之内。 第二,有利于引导市场利率,影响利率结构。人民银行买卖有价证 券,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或回笼货币,使社会货币总量发生变动,从而 影响市场利率。此外,公开市场活动还可以影响利率结构。打个比方: 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万元长期国债,同时抛出1000万元短期 国债,货币总量保持不变,但反映在利率结构上,市场长期利率即趋于 下降,短期利率趋于上升。 第三,微调市场银根,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由于公开市场业 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弹性,人民银行可以把它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工 具使用,从而较好地体现人行的政策意图,有效克服其他调控手段对整 个国民经济震荡较大的弊端。 第四,有利于国债市场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在我国历年国债发行过 程中,常常会因为银根偏紧造成国债滞销。这种境况大大有损于国库券 作为“金边债券”的声誉。公开市场业务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每年 国债发行时,人民银行可购入一部分以前年度的国债向市场提供基础货 币,促进新债发行;当国债价格下跌时,人行可购入国债,以保持其价 格稳定。特别是当国债市场上投机盛行,国债价格猛涨时,人行可在公 开市场上大量抛售国债,促进国债价格回落。“327 ”风波对金融界的 每位人士而言可谓记忆犹新,如果当时国债现货市场上现货供应充足的 话,多逼空的单边市场就难以形成,进一步说,国债期市也就不会被暂 正是公开市场业务的自身优势和现实作用,它将于今年4 月进入我 国的经济生活,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应该说是一种历 史的必然。 二、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条件 从国外中央银行的实践来看,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并使其有效地 发挥调节作用,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央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