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宏观金融调控模式的选择和建设,取决于该国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的目标、金融业组织结构以及金融市场化的程度。合理选择货币 政策工具,采取有效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金融 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从中外金融宏观调控模式的比较分析 中提出金融宏观调控模式建设的可行之路。 一、中外中央银行职能上的区别 从一般意义上讲,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中央银行的主要职 能是对货币供应的总量调控负责,而资金的流向及其结构,则主要由市 场调节,中央银行对此并不负责,而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则要配合政 府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由此,根据我 国市场经济尚不发达,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和实现 经济赶超的战略目标,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着四项重大任 务。首先,要保证货币稳定,防止由于通货膨胀而延缓经济体制改革的 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其次,尽可能地调剂国内各地区、各部 门之间的资金余缺和不断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用好用活货币资金;第三 ,尽可能多地动员国内闲散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并确保国家重点建设 的资金需求;第四,加强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维护金 融秩序的稳定。 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决定了我国金融调控模式具有一种发展型和结 构型政策的特征。它一方面要筹集各方面的资金推进经济总量规模的扩 大,另一方面又具有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成长的职能。因此, 为了达到金融调控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就成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 的内在组成部分,不可能独立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之外。仅从上述中央 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上讲,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就与西方国家有 着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正是由中央银行的不同职能所决定的。 二、中外金融调控的运行基础和金融业组织机构上的区别 西方发达国家以货币供应量M1和M2为中间目标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 ,其运行须具备下述基本条件:1.在中央银行资产结构中,以国债为主 的证券占有较大比重,并且这是多年积累的结果;2.存在着发达的金融 市场;3.存在着与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的市场化利率体系;4.有相当数 量的私有制商业银行,并且这些银行完全以追逐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 而不承担类似于我国银行的政策性业务;5.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和经济 法规体系。 在上述金融运行的基础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不仅在于数量 调控到位,而且还在于强调较强的市场信号作用,使经济活动能对此做 出较为灵敏的反应,从而使经济主体获得规范自身行为的动力和契机。 在这种情形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示范效应将大于其政策本身所能引 起的数量变动效应。 从我国目前金融运行的实际来看,上述五个方面的基础条件我国尚 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由此决定了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有着区别于 西方发达国家的显著特征,这也正是我国金融运行所具备的特有的基础 性条件: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工业化水平不高,保持经济 稳定增长,逐步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一项长期性 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国家经济政策包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2.与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市场示范效应所不同 的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尚处于初建阶段 ,市场交易秩序亦亟待规范,使得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还不完 全具备市场信号的作用,而着重强调数量调控到位;3.我国金融业组织 机构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对象主要是工 、农、中、建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其业务总量占全国信贷总量的80%以 上。当然,我国还有数家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及大量的非银行金 融结构,但它们的业务发展目前尚不能对全国的信贷收支和信贷结构产 生较大的影响;4.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为主体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其 产权关系尚未理顺,内部制约机制尚不健全,这不仅是当前银企关系扭 曲的重要原因,并且也大大降低了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 提高和银行效益的增长;5.金融法规建设尚待进一步完善。 立足于上述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我国目前的宏观金融调控模 式,调控的中间目标是国家银行贷款总量,同时注意监测货币供应量, 主要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再贷款、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信 贷计划指标调控、存款准备金以及信贷计划指标等,而不能采用或完全 采用西方国家的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法定准备金率“三大法宝”, 这是由我国金融运行的实际决定的。因此,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最终目 标是维护货币稳定,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由此,我国中央银行在控 制总量的前提下,要着力于信贷收支的平衡和信贷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实行适时调节,促进产业结构的成长和工业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