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消 失了30多年的私营经济又重新得以生存和发展。如今,我国私营经济从 乡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单一到多元、从家族经营到企业集团, 由小到大,全面、持续、高速发展。这种高速发展将会持续多久?它的 历史命运如何?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要 求,根据私营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 党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可以断言,私营经济还将大踏步向前发展。 由于不同时期私营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产业结构等有所不同, 可以把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划分并设想为婴幼期、成长期、成熟期、衰 退期四个发展阶段: 一、1978—1992年:私营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婴 中国当代私营经济是适应我国生产力状况,在小商品经济广泛恢复 和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私营经济是个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结果 ,还有很多私营企业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出现,因此在论述私营经济的 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总离不开对个体经济的描述。 1、中国私营经济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 (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私营经 济的原始积累创造了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相当部分敢冒风险善经营的 农民在有了货币储备和独立的生产性财产后,便可以进行原始积累,兴 办私营企业;二是解放了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其中部分将成为私营 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力。 (2)各种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与开放, 为私营经济的 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认识的 深化,中国相继开放了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和金融股票、科 学技术、信息及劳务等生产要素市场,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后, 私营企业才得以产生和发展。私营企业可以在生产资料市场上购买到他 们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原材料、燃料等,也可以在资金市场上得到贷款 ,在劳务市场上雇到劳动力,在商品市场上销售其产品。可见,市场体 系的形成与健全,为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党对私营经济的政策调整和转变, 为私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提供了决定性的政治条件。在一个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社 会,私营经济如果没有法律上的合法地位,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其存 在和发展是很困难的。在1978—1982年的私营经济产生前的准备阶段, 国家首先对个体经济的发展开了“绿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 是以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经济基础的,这样就在事实上为私营经济 的萌芽创造了必要的适宜环境。1983—1985年,全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 济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国家对私营经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沉默,采取“ 看一看”的慎重态度,工商管理部门不予登记,银行不给账户,私营企 业不得不以个体经济、乡镇集体经济的名义存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 经济和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1987年对私营经济“允许存在、加强管理 、兴利抑弊、逐步引导”十六字方针的提出,直到宪法修正草案的通过 ,私营经济由“地下”转为“地上”,进入1986—1988年的稳定发展并 取得合法地位阶段。1989—1992年为治理整顿阶段,一方面肯定个体私 营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不可缺少 的作用,鼓励它们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运用经 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和引导。在这 种情况下,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均有所下降,某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引导 个体私营经济的集体过渡这样有悖于国家政策的做法,造成一些人思想 上的混乱,“交公”现象日趋严重。可见,党对私营经济的政策,是私 营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性前提。 2、私营经济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的特征 (1)私营经济处于初创时期,雇工人数、资金数量、 户均产值都 很小。户均雇工16人左右,雇工人数在百人之上的不超过总户数的1 % ,说明私营经济尚未脱离小商品经济的窠臼;户均资金在10万元左右, 最高的不超过1000万元,最少的尚不到万元,具有小本经营的特点;户 均年产值(营业额)大约在15 万元左右, 年均利润额在万元以下的占 50%以上,仅仅是初具规模。 (2 )私营经济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独资企业约占全国私营企 业总数的50—60%,有的省区甚至高达80%,独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 ,发展很不规范,雇工多是亲戚朋友、乡亲,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劳 动时间等均无合同;合伙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30—40%,其创业资金是 独资企业的两倍左右,合伙者多为兄弟、朋友、亲属,共同掌握生产经 营大权,管理比较规范;股份制私营企业是由数十人、数百人共同投资 兴办的股权式私营企业,多数是由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联合体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