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作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币汇率 实现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轨后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表现出异于以往的特点,引起各个方面的注意。本文拟就影 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作一简要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近期的汇率走势作出 一、决定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 在汇率的形成问题上各种流派和理论众说纷纭,影响比较大的不外乎这样几 种学说。首先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纸币流通情况下,两国货币的汇率取 决于该两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而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可以由单位货币在其 国内的购买能力近似的表示出来。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某一时点的汇率水平由 该时点上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决定;从动态角度看,某一时期的汇率变动与两国 在该时期的通货膨胀之差成一定比例。可以说,购买力平价是从商品流通的角度 分析汇率的波动。而国际借贷说则根据资本的跨国界流动判断汇率的决定因素。 此外,汇率理论中的货币分析法、资产平衡分析法和利率平价理论则分别从不同 角度分析了决定汇率走势的各种因素。 概括起来,在浮动汇率制下,决定汇率变动的诸多因素可以划分为这样两个 层次,即直接影响外汇供给和需求的市场性因素,如国际收支状况、外贸顺差或 逆差情况、资本流出入差额、两国利率差异以及通货膨胀的差距、市场心理预期 等;其次为各类宏观政策性因素,如国民经济周期变动、货币政策及由此引起的 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利率的升降、财政赤字、税收等财政政策。此外,中央银行 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对外汇市场进行的直接干预也在汇率的变动中产生一定 二、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1月1日到3月末,人民币汇率升跌互现,波幅不大 ,始终保持在1美元兑8.7元人民币左右。 第二阶段:1994年4月1日到同年年底。除个别交易日出现暂时性微幅 回升外,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下跌,人民币持续升值,其中,以8月和12月 两个月升幅最为显著。 显然,94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表现出持续升值的特点,人民币的升值是外汇 市场供大于求作用的结果。从外汇供应看,1994年引起外汇供应大幅度增加 的因素包括: 贸易收入增加。新的财贸、金融、外汇等管理措施,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鼓励了外贸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世界经贸形势的 明显好转也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外因,外贸出口剧增。据海关统计,1994年 外贸出口达1210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53亿美元,国内的外汇收入大幅增 资本流入。1994年是我国利用外资成绩显著的一年,实际引进外资45 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38亿美元。 从外汇需求看,1994年外贸进口115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3 %,进口增长速度的大幅滑落,有效地抑制了1993年进口剧增的势头,减轻 了外汇需求压力。而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人民币资金紧张,外汇需求得以抑制。 此外,新旧外汇管理体制的过渡性因素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如实行结售汇 制后,原来分散在企业现汇帐户中的外汇都集中到外汇市场上,增大了外汇供给 。许多外贸企业为享受汇率并轨及贬值的好处而采取的提前购汇推迟结汇的作法 ,也使1994年的外汇供给相对增加,外汇需求则相对减少。 进入1995年后,人民币的价值趋势得以继续保持。但人民币的汇率的波 动表现出不同于上年的特点。从年内情况看,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带有阶段性色 彩。从年初到4月底,汇率基本稳定在8.41—8.45之间,月末人民币汇 率中间价每个月之间的波幅不超过0.2%。进入5月后,人民币急剧升值,仅 10个交易日,人民币市场汇率中间价就由8.4074变为8.2716,升 幅达1.7%左右。此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5月16日—6月21日),人民 币汇率缓步转跌,7个交易日后,人民币市场中间价回到8.30点附近,并在 此价位附近维持至今。 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升值,是外汇市场供求变化的直接结果。而下列因素决 定了外汇供求的变化。 据海关最近公布的资料,95年1—9月全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976.6 亿美元,其中,出口1070.4亿美元,增长34.8%,进口906.2亿 美元,增长16.2%,贸易顺差仍保持在164.2亿美元。 从外汇交易中心交易情况看,1—9月,共成交485亿美元,同期银行售 汇金额有所增加,结售汇差额略有减少,可见,外汇市场供求失衡局面缓解。 尽管94年年底的协议利用外资金额为814亿美元,与93年的1114 亿相比,有所下降,但由于履约率和资金到位律均有提高,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仍 较上年增长22.97%。到95年三季度,外商实际投资额达254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1.9%。持续高额的外资流入,将进一步增大外汇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