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组织问题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比较引人关注的课题之一。人们通常将大学作为一个有机的组织整体,从组织学、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等角度去探讨大学组织与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如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等的异同,分析大学的组织文化、组织特性,比较中国大学组织与外国大学组织的差别,试图为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组织视角的理论解释与分析框架。随着大学组织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需要从大学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比较中去认识大学,而且需要深入大学内部,从大学内部不同组织的比较中去解释大学。因为在大学内部,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具有不同特性的“亚组织”,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本文尝试就这两种组织的特性、矛盾与调适等问题做一些分析探讨。 一、两种组织的生成与发展 大学在中世纪是作为学术组织而产生的。“大学是一个学者团体,具有严谨的组织、法人的性质、自己的章程和共同的印记。”[1]中世纪大学独特的形成方式、学术团体的性质、功能的单一性等决定了其内部组织管理与现代大学有着许多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中世纪大学没有现代大学那样的管理组织。“一个法人团体、一所大学,其真正有代表性的、合法的行政权力,属于‘全体集会’(general assembly)。基于大学的基本结构,全体集会由教师、教师和学生或者只有学生这三种形式构成,由校长主持(或者如牛津和剑桥那样,由教长主持)。”[2]校长通常是由大学这一学术团体的成员选举产生的。“根据学馆的组织类型的不同,校长或是在学生当中选举产生(如博洛尼亚大学那样),或是在教师当中选举产生(如巴黎大学那样)。在有着混合的组织类型的大学之中,校长是一位由学生和教师一起选出的教师。”[3]也就是说,在中世纪,大学内部的管理、运行是由学术组织及其选举出来的校长负责的,即使有诸如处理财务事务等的专职管理人员存在,他们也只是作为学术组织的“附属”。 这种没有管理组织的大学管理状况直到现在在一些小规模的学院中仍然可以看见。在这些学院中,“管理人员通常都是教学人员,他们同意在一定的时间从事管理工作,其余时间仍然从事课堂教学工作。所以管理人员大都是‘非专业性人员’,而不是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4]。不过,这种没有管理组织的大学管理状况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已非主流。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不仅促使人们的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及高等教育的系统结构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也使大学内部的组织构成、运行方式与管理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复杂之后,需要很多专业人员如具有惯例法的知识、了解联邦法规、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专家来完成许多管理任务。”[5]因此,由众多管理人员构成的管理组织就成为大学组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亚组织”。 管理组织对于现代大学正常运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重要性主要来源于现代大学管理的日趋复杂和高度专业化。众所周知,现代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多个目标、多层结构、多样文化的复杂组织。尤其是那些“巨型大学”,人数上万,校区多个,面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承担着教学、科研、服务等多重任务,俨然就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显然像中世纪大学那样由教师兼做管理工作是不可想象的。现代大学教师不能兼做管理工作,不仅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其他,更重要的是现代大学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专业领域,需要具有专门知识与技能的专职人员。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大学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向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及其不断发展正是大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真实反映。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促进了管理组织的发展与完善,使其在现代大学组织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两种组织的特性与差异 管理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改变了大学的内部结构,形成了“组织结构上的一种奇特的二重性”。“在大学里同时存在着两种结构:一种是传统的管理科层结构;另一种是教师在其权力范围内对学校有关事务作出决策的结构。”[6]“管理权力的基础是上级对活动的控制与协调;专业权力的基础是自主性和个人的知识。两种权力的来源不同,而且相互对立。”[7]因此,如何认识与处理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之间的矛盾就成为现代大学管理和运行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矛盾产生于差异,若要认识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之间的矛盾,必先厘清二者之间的差异。关于大学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的差异,学界有过不少研究。归纳起来,二者问的主要差异也许就在于各组织成员的不同行为方式以及由具有不同行为方式的成员构成的不同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 大学中的学术组织是由一群具有不同学术目标的学术人员(教师)组成的。人们常常用“有组织的无政府”来描述学术组织的内部状况。何谓“有组织的无政府”,美国研究者科恩和马奇认为,“当一个系统中的任何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系统称为有组织的无政府”[8]。具体来说,在这样的学术组织中,“教师决定是否教、什么时候教和教什么。学生决定是否学、什么时候学和学什么。立法者和捐赠者决定是否资助、什么时候资助和资助什么。在大学中,既没有协调,也没有控制,出现什么样的过程就采用什么样的过程分配资源,不明确地照顾和参照上一级的目标。系统的‘决策’是系统产生的结果,但是,它不是任何一个人的意图,也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控制得了的”[9]。“有组织的无政府”理论虽然只是有关大学学术组织研究的一家之言,但是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学术组织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学术组织不同于其他组织(包括管理组织)的特征,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重的目标。学术组织作为一个共同体,既有组织成员共有的组织目标,同时还有组织成员各自的目标。譬如,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大学学术组织成员的共有目标,而身在不同学术领域的成员还有着各自不同的学术目标。第二,多样的行为方式。无论什么样的组织,组织成员的自主性都是促使组织具有活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学学术组织来说,成员的自主性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学术组织的正常运转是建立在作为组织成员的学术人员个体有效行动基础上的。换句话说,虽然小组的、联合的方式也是学术组织开展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但成员个体的自主独立始终是学术组织存在、运行的前提。这是由大学学术组织的主要任务——教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三,多元的文化。这主要指学术组织的内部构成是扁平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复杂的层级。在大学的学术组织中,“由于教授们都受过专业教育,他们比其他工作人员更能根据专业判断行事,而不是接受上层下达的命令……对教授的行为影响更大的不是管理人员的指令,而是学校的惯例和文化,以及参与人员的背景和社会化程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