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2)03-0023-06 一、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回顾与评价 作为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评估,在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如何保障教育质量成为各国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关心的课题,由此,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掀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估运动。国家内部、国与国双边或多边之间围绕高等教育质量广泛展开认证、评价、审核、排名等活动,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进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一些教育学者和专家开始研究和传播国外高等教育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部分高校还开设了教育评价学专业、课程,甚至招收教育评价方向的研究生。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政府要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同年,教育部开发了针对理工科院校的评估方案,并在若干所工科院校开展了教学评估试点,在此基础上,1994年教育部对改革开放后设立的本科院校教学工作进行了合格评估,1996年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本科教学开展了优秀评估,1999年对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院校教学工作进行了随机性水平评估。截至2001年,总计有254所普通高校接受了上述三种评估。2002年,原三种评估自行废止,统一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国家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3-2007年)》将高校教学评估作为一项制度加以确立,明确提出建立周期性评估制度,开展五年一轮次的高校教学评估。这项工作从2003年开始,2007年结束(实际上于2008年上半年完成)。期间共有589所普通高等学校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共动用专家近6000人次,专家进校听课1万5千余门,审阅学生试卷1万3千多个班次,毕业论文(设计)2万9千余份,召开座谈会2500多个,此外,专家们还深入参观了参评学校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所、实践基地等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专家们以水平评估方案为依据,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并给出了结论建议。经专家委员会审议和无记名投票,589所高校中,有424所被评为优秀,占总数的72%,有144所高校获得良好,占总数的24%,有21所高校被评为合格,占总数的4%。 首轮高校教学评估,在高教战线及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对评估褒贬不一,既有赞成的声音,也不乏反对的声音。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高校教学评估?实事求是地说,首轮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已经结束三年多,这项工作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可以这样讲,没有评估,高校教学质量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证。要知道,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质量面临下滑的危险,这种形势下,开展教学评估可谓非常及时、非常重要,评估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了高教战线和全社会质量意识的觉醒,明确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工作的方向,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强化了教学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据不完全统计,评估工作开展以来,589所高校平均每校教学经费投入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而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年生均图书册数增长、年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增长等,均超过20%,教师数量、结构和素质得到明显改善。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主要领导关心的主要工作,政策倾向教学、投入优先保证教学、科研服务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局面基本形成。有高校领导形象地说,评估使质量意识和抓质量工作至少提前5年,评估促进了我国高校由过去重视规模扩张向重视质量内涵发展转变,评估是质量战略的重要转折点。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96%的高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评估非常重要,非常有效。[1]上海师范大学高耀明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74%的高校师生认为教学评估显明改善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2] 当然,评估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评估标准过于单一,区分度弱,针对性不强,未能发挥分类评估分类指导的作用;水平评估(也称等级评估)使高校过分重视评估结果,相互攀比心态较重,评估优秀率过高,与公众判断和感受出入较大;评估主体单一,行政性过强,高校评估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被动迎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评估封闭于高教系统内部,社会参与度不高。 二、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整体设计框架 2007年,首轮评估结束之际,教育部即组织力量对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开展了前期研究。课题组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广泛调研,对首轮高校教学评估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认真研究国际高等学校评估的理念、类型、模式、方案与方法,详细分析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对评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包括分类评估、取消评估等级、加强评估信息化建设、建立常态评估机制、改革评估体制、加强评估组织管理等,基本上被教育部采纳。2011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作出了全面规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