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2-0010-05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换历程。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人们日益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问题。《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明确指出:“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重视质量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谁轻视质量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新世纪伊始,中国高等教育也迅速迈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发展,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前沿扫描 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制度中稳定和公认的一部分,有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方兴未艾。西方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如何评估经营“质量产业”(Quality Industry)的学者们的工作?②什么形式的质量保障制度最适合高等教育?③特定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学位标准都是一样的吗?它们是一成不变的吗?④“基于绩效的拨款制度”(Performance-based Funding)的作用是什么?⑤如何才能将质量保障实践的结果最有效地传达给高等教育使用者?⑥评估、标准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119-120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问题。由于西方学者并没有形成普遍适用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因此,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正如马尔科姆·泰特、休斯顿等学者所指出的,“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途径和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方法。正如我们看到的,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实际使用的质量保障体系——人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借用了这些制度。……应该引进特别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127 中国对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有效性的关注源于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全面推进。世纪之交中国大规模扩招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担忧。为了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国政府启动了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当前,中国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围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行相关研究。人们主要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对本科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进行主观判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政府官员和评估专家以积极的态度肯定当前评估工作的突出成绩和本科教学评估对高校产生的积极影响,认为现有的评估体系总体是有效的,因此,主张在改善与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推行现行评估制度。与此相反,部分学者、教师、学生、媒体工作者及其他社会人士等则以消极的态度批判和反思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认为现有评估体系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尽管他们中有人有主张取消评估的极端看法,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为了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今后应当由教育中介机构来实施此类评估,并由多方共同参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究竟有何特点?其实效性如何?如何改进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本文从社会问责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二、理论建构 评估的有效性是指评估实施之后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程度。对这个概念,学界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评估的有效性就是评估的效度,即评估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想要测量的东西,它反映的是一项评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评估的有效性与目标密切相关,一项评估调查所得结果必须符合其目标才是有效的。邓国胜等人基于这一观点,提出了群众评议政府有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包括四个环节和五个要素:第一,采集评议信息阶段,这个阶段影响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第二,反馈评议结果阶段,这个阶段影响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是评估结果的有用性与可操作性;第三,运用评议结果阶段,这个阶段影响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是政府在运用评估结果时把握压力的适度性;第四,回应评议结果阶段,这个阶段影响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是被评估部门根据评估结果提高回应的及时有效性和各利益相关群体都能够通过评估过程真正受益。[2]另一种观点认为,评估的有效性就是指评估体系产生效果的能力以及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这种观点强调,评估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检测质量状况,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有效评估的关键是达成一种大多数利益相关者都同意的行动计划。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在尊重各种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协商谈判使得利益相关者都能找到支持这一计划的理由,并积极地去实施这一计划。Trudy W.Banta依据评估的不同阶段——规划、执行、提高和坚持,提出了有效评估的几个特质。第一,在评估规划阶段,有效评估的特质包括:使利益相关者参加以保证反映他们的利益和需要并获得他们的支持;评估是促进提高的工具,不能因为评估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写出与人们目标价值相关的清晰目标。第二,在评估执行阶段,有效评估的特质包括:有知识广博、有效的领导;认识到评估能促进学习,因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在单位层面形成了对评估的责任感;不但关注评估结果而且关注评估过程;是否在一种善于接纳、支持的环境里进行。第三,在提高和坚持阶段,有效评估的特质包括:产生关于学习的有效证据和组织效力;确保评估资料能持续用于服务和改进专业;提供向机构内部和外部说明情况的证据;形成使绩效评估能持续进行的期望;将持续进行的评估与评估本身的提高合为一体。[3]这种有效评估的核心理念实质是提倡一种全面的积极参与,它要求利益相关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在评估中处于平等地位,无论是评估方案的设计、实施、解释还是最后的结论形成阶段,都要求以政治上完全的平等来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