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12)01-0013-19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80年的不到3%上升到了2010年的26.5%①,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但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不能如期实现就业的问题,2010年有175万大学生在毕业时没能顺利实现就业(见表1)。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发现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而寻求有效的途径来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逐渐显现,应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资源逐渐增多,产出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5]在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证文献中,多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决定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两个变量都得到了重点关注。大多数文献讨论了在转轨中国,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何者更为重要的问题,结论并不一致。在提高就业概率方面,一些文献认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同等重要[6],而另一些学者基于其研究结果,提出了人力资本更为重要的观点。例如,杜桂英和岳昌君的研究表明[7],学习成绩好、获得过奖学金、有辅修专业或双学位、是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就业机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这些人力资本因素的回归系数,相对于社会资本等指标对就业机会的影响的回归系数值更大,说明影响强度也更大,并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包括学习成绩、学习的广度以及综合素质对就业机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影响起薪水平方面,胡永远和邱丹等发现影响最大的是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因素[8][9],而杜桂英和岳昌君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即认为社会资本更为重要[10]。值得注意的是,马莉萍和丁小浩基于2003~2009年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虽然多数大学生始终认为人力资本相对更为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认为人力资本更加重要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也就是说,社会资本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日益凸显[11]。 研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何者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其研究结果不但有助于人们了解“事实是什么”,而且也对大学生提早进行就业能力储备具有参考价值。但是,我们认为仅关注这一层面的问题还不够,在此基础上,应继续讨论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以一种怎样的机制发生联合作用的,即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如果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是以一种可替代关系对大学生就业发生作用的,那么大学生仅利用人力资本或社会资本就能顺利实现就业;如果二者之间是一种互补性关系,那么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资本都不能使大学毕业生获得一份理想工作。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了解二者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也才能更大程度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风险。② 有鉴于此,在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衡量指标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一手数据讨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何者更为重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联合作用机制进行讨论,通过经验研究,我们希望发现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而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行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讨论计量模型和方法以及所使用的样本和数据情况,第四部分是计量分析结果,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含义。 二、分析框架 对于大学毕业生群体来说,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他们在就业实现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两个重要因素。按照一般的逻辑,在相同的工作搜寻努力程度下,大学生之间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的工作搜寻结果出现差异。然而,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各自对大学生就业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二者的联合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在一个统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中,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本对于劳动力的就业实现和工资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投资人力资本能够给人们带来持久的高回报。为什么人力资本具有这种决定性影响力?目前有三种理论观点对此提供了解释。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雇主之所以愿意雇佣并支付较高的工资给人力资本更高的人,是因为他们具有更高的生产能力,能给雇主带来更多的回报。信号理论则认为,教育并不能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雇主之所以愿意雇佣并支付较高工资给人力资本更多的人,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雇主很难甄别谁更有能力和潜力,教育的价值就是提供一种信号,有助于选择匹配劳动力。配置能力理论认为,投资教育等人力资本能获得持久的较高回报,是因为人力资本提高了人们的配置能力。[12]因此,在这种劳动力市场环境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应当是较小的,而且社会资本的主要作用仅体现在提供就业信息方面。[13][14]③ 然而,在一个分割的、竞争不充分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中,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就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会使人力资本之于就业的应有作用受到抑制,当大学生观察到这一事实后,在就业实现过程中可能就会寻求社会资本的帮助。 在处于转轨阶段的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单位之间构成的劳动力市场是非一体化的。由于存在制度性分割,劳动力市场被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劳动力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分割性收益”,这种分割性收益是以货币收入或非货币化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形式存在的,一旦大学生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各种分割性收益就无法获得。于是,大学生就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好于城市、东部沿海地区、垄断产业和大企业的倾向。[15]多数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进入城市等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而且学历越高,越希望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但主要劳动力市场的职位极为稀缺,竞争极为激烈,仅凭人力资本并不能确保获得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机会。为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必须共同发生作用,即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体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另外,在这种状况下,可以预期,大学生就业中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也会逐渐改变,由只具有提供信息的作用,转换到对于就业有实质性的帮助,这可能表明,在转轨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强关系颇为重要,直接影响了主要劳动力市场职位的获得。[16~21]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