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政策是一国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 杆,与其它经济杠杆配合使用。利率作为经济杠杆是货币当局可操纵的 经济变量,其运用就在于可根据国家的货币政策所确定的利率政策等通 过利率的变动达到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 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一是提高了利率水平;二是扩大了利率差别;三 是实行优惠利率和加罚息制度;四是强化了金融体系内部的利率制度。 一、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 现行利率政策比较灵活地运用了利率杠杆,发挥了利率在调节资金 供求,促进生产、疏导流通、引导消费等方面的作用。 (一)、在信贷资金供求方面,利率杠杆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显著。 我国现阶段城乡储蓄存款总额的变动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居民 收入的变动和储蓄存款实际利率的变动。我国居民的储蓄动机主要是预 防动机和获利动机,前者受利率变化影响较小,只有当物价变动较大时 ,才对储蓄存款有较大的影响。后者则受利率变化影响较大,当存款的 实际利率为正值时,居民出于获利需要,而将一部分消费收入转化为储 蓄存款。随着我国居民的金融意识不断增强,这部分储蓄存款逐渐加快 ,对利率的弹性也越来越大。 (二)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零售物价指数和 居民消费倾向起到了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近几年随着储蓄存款利率的调高和调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随之 上升或下降约0.01%,这表明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在这方面是行之有效 的。居民的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91年的两次利率下调, 居民的消费倾向有增强的趋势,市场疲软的状况有所缓解。93年的利率 上调,居民的消费倾向有减弱的趋势,经济过热有所缓和。 (三)利率杠杆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产生重大影响。 93年的利率调高,使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 高。由于利率提高及保值储蓄的开展,使得居民储蓄存款有所增加、储 户的利息收入增加。另外,贷款利率水平的提高,使企业贷款利息支出 有所增加,但贷款利率上升幅度缓慢,按有关规定,银行按贷款利息收 入的33%上文所得税,所余利润全部上交,再由上级行拨一定比例下报 一部分利润,使得利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产生了明显影响。 二、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存在的问题 利率政策取得一定作用,但与这些年其它经济杠杆在我国经济生活 中的作用相比,利率远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 还存在着矛盾。 (一)现行的利率结构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1.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往来利率存在着制约专业银行盈利的问题。 专业银行吸收的定期存款利率普遍高于它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 金的利率,而专业银行由于受贷款规模的控制,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在扣 除准备金后全部用于贷款。事实上是专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银行成 本就越高。另外专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的任何期限贷款利率与专业银 行半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相仿,这样严重影响了专业银行的经济效 益,抑制了专业银行经营的积极性。 2.专业银行在存贷款利率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因素。 首先,在定期存款利率和固定资产贷款的对应利率上差距过小,专 业银行的盈利仅仅处于保本点甚至低于保本点。如现行一年期、二年期 、三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9.15‰、9.75‰、10.20‰, (其中三年期还 有保值贴补)固定资产贷款的对应利率为10.2‰、11.25‰、12.6‰、 , 表面上二者有一定差距,但实际上差距很小,期限长的贷款利率较低, 而且考虑手续费营业税,贷款就会变得微利甚至无利可图。因此,现行 的利率结构给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造成了束缚。 (二)目前我国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和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 阻碍利率政策的正常发挥。 1.总供给与总需求表面上是供给大于需求,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 。当前银行大量发放工业流动资金,尽管投入多,但事倍功半,由于产 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产品大量积压。随着进行的商 业流动资金的投入,实质上是完成工业库存向商业库存的转化,社会总 库存并没有减少。但这却造成了我国目前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假象,另 一方面随着居民工资收入的增长,有效供给不足,只能造成储蓄存款的 增长,而对于利率高低反映迟钝。所以,调整利率的前提是产业结构的 2.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目前还没有完全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经营职责不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还没有真 正与个人职工挂钩,企业各项资金占用日益加大、三角债居高不下、企 业资金周转减慢,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但贷款利息所占产品成本比重 日益减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却不断上升。再加上利率的高低对经营者 个人毫无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对资金价格根本不加考虑,因此利率对 于他们几乎不起什么作用。 (三)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使利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