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很重视搞活国有企业的问题,并采取 了一系列的措施,尽管已收到一些效果,但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面临的各种矛盾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还在加重。 这是值得很好研究的。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矛盾 1.社会包袱沉重。 首先是企业冗员多。国有企业大多数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建立的。 它们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本来就存在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毛病。经 济体制改革后,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 压力很大,国家通过应届毕业生分配、复转军人安置、包职工子女就业 等办法,不断给国有企业增加人员。 目前, 国有企业冗员高达1/3 到 1/2。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4498万人,冗员人数在1499万人与2249 万人 之间。大量的冗员继续留在企业里,企业的效益上不去,把他们推向社 会,国家受不了,安定团结不能保证。其次,离退休职工的负担不断增 加。1990年,我国共有离退休职工2200万人,离退休费用开支373 亿元 ,到1994年,离退休和退职人员迅速上升到2800 万人, 相应费用开支 660亿元。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离退休人员将迅速增加。 除南 方少数新兴城市外,全国的大中城市平均2.4 个在职职工养活一个离退 休人员。老企业、老工业基地,这个比重就更大。目前,我国的离退休 职工集中在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老企业。再次是企业办社会。我国的 国有企业,从食堂到澡堂、商店、医院、招待所、疗养院;从幼儿园、 托儿所到小学、中学、大学,应有尽有。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 。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仅包职工的生、老、病、死,而且包子女就业, 泽及子孙后代。1994年对3.4 万个地方国有企业调查, 共办各类学校 16783个、医疗卫生机构3619个,年支付教育经费15亿元, 支付医疗卫 生经费20亿元,支付离退休统筹费170亿元,购建职工住房支付50 亿元 ,相当于这些企业利润总额的1.1倍。不断加重的社会包袱, 压得国有 企业喘不过气来。 2.税负重。 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工业,大头是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初期,国 有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占80%以上,它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也 在80%以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在我国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国有工业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到 1993年,国有工业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下降到43.1%,但它对 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仍在60%以上。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 源的地位没有变。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1980年到1993年,国有企业 实现利税86%上交了国家财政。余下14%除用于职工福利后,所剩无几 。去年北京市十个局留利2.57亿元,仅职工医疗费报销就要2.7亿元, 留利还满足不了医疗费报销需要。这样企业就无力自我改造、自我发展 了。去年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为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减轻国有企业 税负创造了条件。但要消除国有企业长期税负过重带来的后遗症,不是 短期能办到的。 3.负债率高。 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社会负担大,税负重,自我积累能力很弱。 再加上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从1983年开始,国家停止了资本金注入。国 有企业的扩建、技术改造、流动资金增补,全都由银行贷款。因此,负 债率迅速提高。1993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额为34950亿元, 负债率为 74.3%,负债总额为25967.9亿元。扣除负债,国家实有资产仅8982.2 亿元。再考虑国有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流失每年约1500亿元。这样国有资 产的形势是很严峻的。企业负债经营,在市场经济国家是很普遍的,但 是有条件的:一是负债率不般不应超过50%;二是经营效益要好。负债 率过高,经营效果不好,企业就会陷入债务危机。1993年我国国有企业 的资金利润率已降到3%以下,而银行贷款利率在10%以上, 这样国有 企业的负债率就只能不断增加。特别是1983年以后建立的国有企业,国 家没有注入资本金,全靠向银行借款,其中不少从投产就背上了还不清 的债务包袱。北京化学纤维厂,原借银行贷款2亿多元, 到现在还了1 .5亿元,还欠3亿多元。1983年以后,我国兴建了1万多个国有企业,类 似北京化学纤维厂的情况是很多的。针对国有企业负债率高,有同志主 张用一次性地冲销银行贷款的办法,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国有企业负 债率74.3%,总负债25967.9亿元,要使之降到50%的合理水平, 需要 冲销8492.9亿元。到1994年底,银行自有资金只有2207亿元,财政历年 向银行借款1582亿元,再加上逾期滞呆贷款,如果没有国家用发票子的 办法给予支持,本身的营运都很艰难,再要求它大量冲销国有企业负债 ,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