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意大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和社 会的原因,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区协调发展不是指 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的发展,而是指各地区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有先有后走向共同富裕,贫困地区和人口逐渐减少。 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80年代初,中央制订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其目标要通过各地区的共同发展来实现。因此,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是 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 在,而经济发展又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东、中部地区民族构 成比较简单,而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其中有20多个少数民族与境 外同一民族跨国界而居,不同国家发展情况的对比更为明显,这些地区 经济发展的滞后会引起一些复杂的矛盾。因此,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国防巩固、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必须保持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 基本协调;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 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的 贫困人口大都分布于西部地区,从消灭贫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的意义说,必须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要有很大的提高。这 就意味着不仅要提高东部地区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还要提高中、西部 地区的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的各个地区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因此,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能力的需要;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历史的及国际 的经验表明,在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差过大的情况下,难以形成统一市 场。因此,地区的协调发展是统一市场形成的需要; ——我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 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急待改善的 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之下,必须从国家整体的高度上协调 各部门、各地方、各社会阶层和全体人民的行动,才能顺利完成第二步 、第三步战略目标,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期 稳定发展。因此,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需要。 地区发展的协调问题具有全球普遍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的国家 基本上实现了地区的协调发展;有的国家则没能实现并因之导致了灾难 性的后果。地区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二、对我国地区发展的概要分析 合理的区域划分,是地区发展分析的基本前提。在制订“七五”计 划时,国家计委曾把我国按东、中、西三个不同类型进行了区域划分。 这种轮廓划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特征,对于制订与实施 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任何划分都有其局限性 。近来有的研究又将我国分成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 西南等七大经济区。本报告考虑了经济发展和地区差别的实际情况,仍 以东、中、西三大地带作为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以其他划分方法作 1.地区差距分析。 地区差距问题在地区发展的诸问题中是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对这一 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我国地区人均 收入相对差距加大,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拉大,已 经构成了中国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缩小地 区差距已是当务之急。有的人则认为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是发展中的问 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现在不是缩小差距的时机。 这种认识上的分歧主要产生于对地区发展差距程度的认识不同。事 实上,地区差距比较分析的结论与计算方法、地区分组、比较时点有着 密切的关系: ——计算方法的不同会使结论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计算方法有 许多种,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绝对差距的计算,另一类为相 对差距的计算。这两大类计算方法所反映出的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可能 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地区分组的不同会使结论不同。在计算地区间差距时,由于所 采取的分组方法不同,即使采取同一类计算方法,结论也可能不同; ——比较时点的不同会使结论不同。在计算地区差距时,有时采用 了同一类方法,同一种地区分组,也可能会使结论不同。这与计算所选 取的比较时点的不同有关,即与起始年份和终止年份的选择有关。 此外,分析的结论还受到指标选择、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地区差距的研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为了简单、直观起见,我们以 东、中、西三大地带作为比较的对象,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比较分 析的指标,而以1978—1993年为比较的时间区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间绝对差距的变动情况显示了以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