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涨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回落缓慢。结合 本次通货膨胀产生的机理,研究不同经济因素对80年代以来我国物价上 涨的作用机制,并总结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和教训,将对当前我国的宏 观调控产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80年代以来我国物价波动周期的特点及波动因素的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次物价波动周期并正处于第4次物价波 动周期的过程中。 1978─1983年是物价波动的第一个周期,1983─1986年是第二个周 期,1986─1990年是第三个周期,1990年至今正处于第四个周期的波动 中。在第一个周期中,物价高峰值为6%,峰值出现在周期的第3年;第 二个周期,峰值为8%,也出现在周期的第3年;第三个周期,峰值达到 18.5%,波峰仍出现在周期的第3年;目前所处的第四个周期, 虽还未 结束,但从趋势分析,本次周期的峰值第份将为1994年,峰值比前一周 期进一步上升,为21.7%,波峰出现年份推迟到周期的第5年。 从以上 周期波动的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物价波峰值一次比一次高; 二是从谷底上升到波峰的时间一般在第三年,而从峰顶到谷底的时间则 长短不一,长的3年,短的1年;三是波动周期有拉长的趋势。 是什么原因使物价波动的峰值一次比一次高?物价从攀升到回落的 过程有些什么因素在起主要作用? 1. 供求因素:最终需求加速增长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导致的食 品价格加速上涨是物价波动上台阶的重要原因 1985年,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第一个物价波动的高峰年(见表 表一80年代以来影响物价波动的供求因素比较(%) 年份 第一个周期 第二个周期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 16.2 28.2 38.8 18.7 20.6 23.5 -8.0 7.5 增长 消费品零售增长 35.2 19.5 31.1 15.1 16.9 27.8 8.3 2.5 粮食产量增长 9.2 5.2-7 3.32.93 -2.3 3.4 9.5 工业增加值增长 9.7 14.9 18.2 9.613.2 15.3 5.1 3.4 总供求差率 -3.2 -8.4 -3.1 -8.7 -7.3 -7.7 0.3 -2.8 零售物价上涨率 1.5 2.8 8.8 6.17.3 18.5 17.8 2.1 年份 第三个周期 1991 1992 1993 1994 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 23.8 42.6 58.6 27.8 增长 消费品零售增长 10.7 17.7 26.1 31.2 粮食产量增长 -2.5 1.73.1-2.7 工业增加值增长 13.8 21.9 21.1 18.0 总供求差率 -4.0 -6.5 -7.7 -6.5 零售物价上涨率 2.95.413.2 21.7 这一年,作为社会最终需求的主要部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9%,比上年高出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1.1%,比上年 高出11.6个百分点,并比上一个周期物价波动高峰年(1980年)的投资 增幅高出9个百分点,比1980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高出6.2个百分点。而 从有效供给方面看,尽管1985年工业产品的有效供给大于1980年5.5 个 百分点,但粮食产量从上年增长5.5%下滑为负增长7%,下降幅度超出 1980年粮食产量下降3.5%的幅度,食品价格上涨14.4%, 高出上年增 幅11.8个百分点。 1988年,是物价周期波动的又一个高峰年。这一年,社会消费品零 售额增长27.8%,高出上年增幅10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4%,比上年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再次减产2.3%。食品价格 上涨23%,高出上年增幅10个百分点。 1994年,是建国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高的年份。然而,从最终需求 来看,1994年的投资增幅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30.8个百分点,但 这并不说明1994年的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涨未受到投资需求膨胀的影响。 1992、1993两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度膨胀形成了1994年物价大幅度 上涨的隐患。199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1993年又进一步提高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加速度大大高于 前两次物价高峰年份(1985年和198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自1990年跌 入谷底以后逐渐恢复,1994年增长31.2%,但其增幅只为5个百分点, 是前两次物价高峰年份增长幅度提高的二分之一。1994年,工业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