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杂志:http://skxb.jsu.edu.cn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074(2012)01-0001-07 一、植物关乎人类历史的进程 当代植物分类学家确认,世界上生息着50多万种高等植物。民族学家则断言,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民族曾经成功的驯化和运用过上万种植物。可是,在当今的国际粮食市场上,大规模流通的粮食作物却不到10种。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既惊讶,又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怪现象。围绕这一难题的解答,至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只有这几种农作物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类能够靠得住的食物,可以长久依赖的食物。也有人认为,人口的爆炸迫使人类不得不利用现代技术、现代的生物技术,集中依赖这几种有限的植物维持生存,否则就无法养活数十亿的人口。还有的人认为,现代社会替代传统社会是一个不能逆转的历史进程,只有这几种植物最适合工业化的现代农业栽培和种植。上述人群之间,不同认识和理解差异的并存,只要考虑到人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就会感到不足为怪,但历史进程本身应当有它的规律。之所以感到历史的进程复杂得难以捉摸,恰好证明人类没有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机制和规律。有幸的是,当代民族学的研究由于同时关注到文化的功能,又关注到文化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而还注意到了文化的进化与历史演进的联动关系,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去解读植物与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开始变得可能。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得以延续的根基在于它能够养活自己的成员,而养活这些成员最最关键的是要提供足够的食物,满足食物需求正是民族学家理解文化功能的核心内容。食物从哪儿来,主要是靠植物替我们去生产,而文化的功能正体现为它能够有效的组织社会成员去推动植物的规模性、连续性栽培和收割,从而为相关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来源,而文化的进化最终都会落实到对植物的驯化、种植与利用,而对植物驯化、种植和利用的变迁也因此而必然推动相关社会的历史发展。有鉴于此,从植物与文化的视角出发,渴望成为解读人类历史过程的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的不可替代作用与传统历史文本写作的方式存在着一对一的匹配关系。长期以来,前人编纂历史的目的都是总结治国平天下的经验与教训,以至于前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人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因而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很自然的会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精英人物的贡献,而较少关注支撑历史演进的文化这个根基,更会对支撑文化的植物这个根基的根基不屑一顾。结果,能够传到今天的史料文本记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记录精英人物活动的内容汗牛充栋,而规约社会进程的文化则无人提及。特定文化驯化、栽培和利用植物的具体过程则无人问津。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文本史料是一种残缺的史料,看不到历史演进根基的史料。历史演化的规律复杂得让人难以捉摸,其实仅是一种假象。关键在于,我们对现存文本史料的解读较少触及历史演进的根基,因而历史才显得如此的复杂。如果反过来,我们能够从植物与文化入手,去解读现存的历史文本,发掘其间能够揭示根基与表现关系的信息,掌握历史的规律必将成为可能。 年鉴学派的前辈们由于能够从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民族学分析思路和结论,他们也才注意到无论任何一种人类社会其构成要素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其延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而波及的空间也有广有窄。只要将这样的构成要素区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那么史料文本记载的残缺、扭曲、关系错乱等都能够因此而得以理顺。将他们的理解稍加延伸,我们就不得不承认靠地质史上的自然选择汰选出来的当代现存植物,其物种包括他们的生物属性必然具有超长期稳定延续的潜力。只要它们进入人类及其文化的圈子里,那么它们就肯定是长时段的社会历史要素。换言之即为,今天我们吃的大米,其生物属性与我们祖先数千年前吃的大米的生物属性并无二致。历史文本中,对大米生物属性有关的社会文化事实,不管其间的关系多么远,即令史料文本未加记载,或者是记载有误,立足于今天对大米属性的认识,今天的历史研究都可以补缺,都可以匡正,并连带可以澄清与此相关的各种历史文化事实的真相。民族文化则显然属于中时段的历史要素。凭借文本史料对民族文化不同时段的事实的零星提示,借助民族学的文化整合分析方法,我们也能够对文本记载的残缺和偏颇做出令人信服的推测和复原。有鉴于此,只要将民族学、生态学作为两套工具去参与历史科学的研究,那么我们就可以极大的丰富史学研究的内涵,给历史研究另辟蹊径。利用现存的文本史料,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历史演化规律和具体的历史过程。这里仅以几种与中国历史的发展紧密关联的植物为例,对文本史料、民族文化田野调查和特定植物生物属性的科学认识,将三者有效结合,那么很多历史上悬而未解的历史难题都可以得到逐一破解。当然,本文仅是一种尝试,但这种尝试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历史的解读自然就可以翻开新的一页。 二、从葛藤到玉米的悲、喜剧 葛藤是一大类豆科藤蔓植物的总称。这种植物的生物特异性在于,它可以在我国17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荒山区广泛种植,而不与其他粮食作物争地。种植的投入少,但单位面积产量却并不低,而且不需要仓储、也不需要保鲜,可以随时随地取用。同时,它还是一种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植物。地下的块根富含淀粉,可以作为粮食食用,也可以做饲料使用。藤蔓的韧皮富含纤维是优质的纺织材料。叶子可以作为饲料,而花儿则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整株植物还是理想的观赏植物。在历史上,它曾经是我国好几个民族的主粮。在汉族的历史典籍中,早就对它有所记载。《诗经》中提到过葛制品的使用,而《吕氏春秋》则提到过以葛为姓氏的人群。可是,这种植物对中国历史进程所发挥的作用,史料记载却十分残缺和凌乱,因为在前人看来,葛类植物的种植和利用无关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以至于葛的真实历史价值长期隐而不显,直到清代的乾嘉之际,由于一次特殊的战争,葛在历史上的特殊作用才有幸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同时,它是以一个配角的身份,被或隐或现地提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