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9年,笔者曾就民间故事讲述家及其讲述活动的研究发表过一个探索性的见解:“在世界民间故事学术史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故事研究有两大贡献:第一个贡献,是先后发现了两个故事村(河北省藁城县的耿村;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伍家沟村;90年代又发现和报道了重庆的走马镇);第二个贡献,是发现了许多著名的故事讲述家,并陆续出版了他们讲述的民间作品。”“以往,由于西方民俗学把民间故事只看作是民俗的衍生物,而非独立的口头语言艺术作品,故而传统的民间故事研究,多半也就沿袭西方人开创的研究路子,较多地关注和研究民间故事的类型等,而对民间艺人(故事家、歌手)的个性特点及其对民间作品的创新、增益,则极端忽略。”“中国学者的两大贡献,其核心是对故事讲述家个性特点的发现与张扬。故事家的艺术风格,在西方民俗学家们的研究中,则常常是缺位的。可惜的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学界实在是太缺乏了解了,他们似乎并没有从中国人的发现和主张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教益。”① 同样兴起于20世纪的以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为代表的表演理论,在其建构过程中融汇了人类学、语言学、文学批评等的理念和方法,其“口头艺术是一种表演”的基本理念②,关注讲述者(演唱者)及其讲述(演唱)过程中的表演,多少显示了向美学研究和综合研究回归的倾向,与上述我国民间文学学术界的故事讲述家研究有交叉和同质的一面,可以算作是同行者吧。中国的年轻学者阎云翔于1985年7月20日出版的《民间文学》上发表了《民间故事的表演性》,以马林诺夫斯基1926年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调查记录的渔民讲述的故事、1955年孙剑冰在河套地区的乌拉特前旗调查记录的秦地女讲述的9个故事、1984年裴永镇在沈阳郊区调查记录的金德顺讲述的故事这三位搜集者为对象,发现并从理论上概括地提出了民间故事的表演性对故事学建构的重要性。他写道:“优秀的民间故事家讲故事,不仅是一种讲述,而且是一种表演;不仅是讲述者个人的艺术表演,而且是听众参与的集体艺术创作活动。”“重视和研究民间故事的表演性,对于民间故事学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例如,通过民间故事的传承过程,从而促进民间故事的形态学研究;还可以全面了解民间故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深化民间故事的社会学研究。但是相比之下,民间故事的表演性对于民间故事的美学研究似乎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归根结底,‘故事不是读的文学,而是听的文学’(关敬吾语),只有诉诸于口头讲述,民间故事才有可能成为充满生机的艺术品。换言之,民间故事的表演过程即是民间故事的艺术表现过程;而艺术表现正是美学研究、同样也是民间故事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③笔者没有过细地考察和研究阎云翔的表演性理论与鲍曼的表演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而只想指出,鲍曼的表演理论本质上毕竟是从民俗学的角度关注口头艺术,更多地显示出的,是其民俗学的而非叙事学的特质,而表演理论对民间故事讲述家的讲述活动的关注,从一个方面拓展了故事学的疆域和丰富了故事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民间故事讲述家及其讲述理论的诞生,至今还只有短短30年的时间,距离一种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也许还任重而道远,但它在民间口头文学叙事规律的探寻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所达到的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口头文学的生存和流变规律的,尤其对当下和今后我国56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承人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无疑是十分珍贵的,值得世界同行们重视。 故事讲述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确立 中国的民间故事讲述家有多少?20世纪80年代巫瑞书研究列出了127人。④刘守华则列出了141人,而他挑选出来能够作为研究对象的,即“既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故事,又作了个人情况介绍的”,只有32位。⑤实际上,故事家的数量,当然远远不止于这个数字。刘守华在90年代还做过一次不完全统计,说能讲述50则以上民间故事的故事讲述家不下9000人。⑥问题不在有多少,而在于对故事讲述家这个群体的素质认识和文化定位。在中国学界,对民间故事讲述家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⑦从1980年代起,中国民间文学搜集者和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记忆故事数量多、又有超拔的讲述才能,叙事风格独特和艺术个性鲜明的民间故事讲述人,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间故事的主要负载者和传承者。从此,民间故事搜集和研究的重点,开始由分散搜集、普查思维和记录文本文学化整理,向寻找优秀故事讲述家转移。对民间文学的传统理念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飞跃和变革。赞同这一学术理念的一些民间文学搜集者们,相继在辽宁、山东、湖北、河北、山西五个省份的农村里,陆续发现了一些能讲述几十个、上百个、乃至上千个民间故事的“讲手”(鲁迅语)⑧——故事讲述家,并记录和出版了这些民间故事家讲述的作品专集。 先后出版或编印的故事讲述家个人故事专集有:(1)裴永镇整理《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金德顺故事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6月;(2)张其卓、董明整理《满族三老人故事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3)傅英仁《满族神话故事集》,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张爱云整理《傅英仁满族故事》(上下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4)《临沂地区四老人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山东分会1986年8月编印;(5)金在权采录、黄龟渊故事集《天生配偶》,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年;《破镜奴》,民族出版社1989年;金在权、朴昌默整理、朴赞球译《黄龟渊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6)杨荣国记录《花灯疑案》(靳景祥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7)王作栋整理《民间故事讲述家刘德培故事集新笑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8)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编《民间故事讲述家宋宗科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10月;(9)彭维金、李子硕主编《魏显德民间故事集》,重庆出版社1991年8月;(10)刘则亭《辽东湾的传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11)范金荣采录《尹泽故事歌谣集》,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1995年编印;《真假巡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12)袁学骏主编《靳正新故事百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13)萧国松整理《孙家香故事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7月;(14)于贵福采录、黄世堂整理《野山笑林》(刘德方口述),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10月;(15)江帆记录整理《谭振山故事精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16)周正良、陈永超主编、中国俗文学学会、常熟市古里镇人民政府编《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学苑出版社2007年5月;(17)沈阳市于洪区文化馆记录整理《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上下两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等。这个资料或不完整,有待完善,但可从中看出我们的故事搜集和研究所留下的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