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12)04-0086-20 [修回日期:2012-03-07] 在西方政治科学领域中,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同是政治科学下面的次级学科。一般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比较政治学的研究重点是各国的国内政治,主要关注选举政治、政党运行、国家社会关系、政治结盟、公众态度变迁、政治精英作用、行政官僚机构、政治稳定、政治效能、政权合法性、政治认同、国内政治经济关系等领域。①国际关系学的研究重点则是国家间政治,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国家间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国际冲突与和平、国际合作与相互依存、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国际制度与规范等。从已有研究来看,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国家在这两个学科中的不同功能。在比较政治学中,国家是一个为各政治行为体提供选择和激励的背景系统,而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则作为构成国际体系的基本单元出现。②与传统的强调两学科差异性的观点不同,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发现,即近十余年来西方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在理论路径上出现明显的接近趋势。在对两学科理论路径趋同的表征、实质以及原因进行阐述之后,本文试图对这一合流趋势的中国意义进行探讨。 一 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流派 目前西方的比较政治学理论已经基本形成理性主义、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三大理论流派,这一点鲜明地反映在美国科罗拉多政治学教授马克·利希巴赫(Mark I.Lichbach)和布朗大学政治学教授阿兰·朱克曼(Alan S.Zuckerman)主编的《比较政治:理性、文化和结构》一书的框架体例中。③理性主义的比较政治学主要是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下发展出来的,其借用理性人假设、产权、交易费用等基本概念来分析比较视野下的政治问题。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教授玛格丽特·利瓦伊(Margaret Levi)将理性主义的产生表述为“比较政治学的经济转向”。④具体来看,理性主义的基本假设是,行为者以最大化其利益为目标进行理性的选择和行为。该流派习惯运用数理模型并力图实现解释的精确化,并主要着眼于研究个体行为如何导致集体结果。理性主义研究所关注的具体问题包括选民投票、革命运动、联盟政治、政治经济学、制度形成和变迁以及国家构建等。从方法特征上看,理性主义试图从诸多个案中抽象出一些普遍性通则。 文化主义的比较政治学以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为基础,并汲取了文化学和人类学的一些研究成果。⑤文化主义试图把握人们对生活方式、意义系统以及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其分析重点是其所观察的政治现实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其所关注的问题涉及集体认同、社群传统、道德观念、政治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该流派习惯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进行实地观察和田野走访,力图精确地描述特定案例,强调具体案例的情境以及运行模式,反对将特殊案例与一般性解释联系起来。文化主义在研究时常常提供非常详尽和细致的调查文本,但这种研究由于其在抽象和归纳上的缺乏以及在其他案例中的适用性不足而常常受到质疑。 结构主义的比较政治学以旧制度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基础,并吸纳了政治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的一些成果。⑥结构主义将人类的社会生活视为由过程、关系以及互动形式构成的宏观系统。关于这一特征,查尔斯·蒂莉(Charles Tilly)用“大结构、大过程和大比较”来表述。⑦该流派强调对案例进行系统的加工和比较,其关注的重点是供个体思考、活动和选择的环境秩序。结构主义关注的具体内容包括大规模过程(国家构建、战争、现代化、工业化、社会分化、人口流动、阶级变迁等)和政治制度(正式政治制度和非正式的规则)。就方法特征而言,结构主义更为关注事件与过程之间的因果关联,并试图将这一关联抽象为普遍性理论。当然,在理论抽象的过程中,特殊案例群的选择是其分析的关键。 目前,西方国际关系的理论也基本呈现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流派。现实主义主要包括传统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等分支流派。对于现实主义的整体特征而言,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将其界定为国际政治的冲突本质、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权力和大国关系的重要性等三点。⑧出于下面统一分析的考虑,笔者对吉尔平的表述略加调整,将现实主义的共通要素界定为:(1)国际政治的冲突性本质;(2)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和权力分配)的结构性影响;(3)国家作为国际互动的基本单位。 对于自由主义,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将其分为共和自由主义、商业自由主义、调节自由主义和复杂自由主义四种。⑨就自由主义的特征而言,约瑟夫·奈(Joseph S.Nye)将其表述为如下三点:(1)非国家行为体的国际交往(如跨国界贸易、人民之间的接触以及国际制度)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2)国际政治实际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同时个体行动者在国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3)日益增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依存正在弱化国际政治的冲突性。⑩为与前文对现实主义的总结相一致,本文将自由主义的要素总结为:第一,国际冲突的有限性和国际和平的可控性。第二,个体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对国际结果的构成性影响。第三,国家、社会团体、商业公司、公民都可以成为国际互动的基本单位。 就建构主义而言,约翰·鲁杰(John Ruggie)将其分为新古典建构主义、后现代建构主义和自然建构主义三种。鲁杰认为,新古典建构主义以实用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为基础,主张将沟通行为理论、进化论的认识论等引入国际关系分析,以尼古拉斯·奥努弗(Nicholas Onuf)和玛莎·芬尼莫尔(Matha Finnemore)等为代表;后现代建构主义以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和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行为主体的语言性建构和社会科学的话语霸权本质,以理查德·阿什利(Richard Ashley)为代表;自然建构主义以科学实在论为理论基础,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认识论的一致性,以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为代表。(11)在鲁杰的分类提出之后,建构主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例如,塞缪尔·巴尔金(Samuel Barkin)在《现实建构主义》一文中,将温特的建构主义称为自由建构主义,并与此相对应地提出强调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特征的现实建构主义。(12)尽管建构主义存在多个分支流派,但是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在以下特征方面还是较为一致的:第一,国家间文化与国际冲突之间有密切关联。第二,国际结构与个体行动者存在互构的关系。第三,与自由主义相近,承认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