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2-0047-08 修回日期:2012-03-03 2010年11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与来访的法国总统萨科奇(Nicolas Sarkozy)在伦敦共同签署了两项有效期为50年的双边安全防务合作协议。这一协议前所未有地涉及英法在安全防务方面宽领域、深层次的大规模合作,将两国自二战以来的安全防务合作关系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此后,在至今仍未停止的西方国家轰炸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英法联手表现突出,似乎也为这一协议提供了意味深长的注脚。虽然一些西方媒体倾向于“唱衰”这一协议,但是只要我们用一种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并结合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嬗变的这一大背景来审视这一协议,我们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缘由和深意。本文试图通过对英法防务协议的内容分析,从英国对于自身国际角色的定位及其调整这一研究路径出发,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英法签订防务合作协议的深层原因,英法在安全防务领域合作新进展的重要意义及其面临的挑战,期望能够对英国的未来相关政策走向得出一些现实启示。 一、英法防务合作迈入新阶段 英法两国此次在伦敦签订的协议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合作领域非常宽广。协议包含多个领域的合作内容,包括英法两国在海陆空三军方面的全面合作,核设施核技术方面的经验共享,甚至还有网络安全的协议内容,大大突破以往双方之间的安全合作规模,可以说协议所涵盖的内容之广泛尤为引人瞩目。[1]具体内容包括:两国共建一支远征军,规模约为一个旅(约5000~6000人)。这支远征军将应付各种高强度的任务,由陆海空三军的精锐部队组成。联合部队既展开民事行动,也承担军事任务,其中包括英国方面的皇家特别空勤团(SAS)、皇家海军特别舟艇团(SBS)和伞兵团,2011年起共同训练,训练后各自回国扎营,法国人做主帅;2020年起英法共用航空母舰,届时,英法至少要有一艘航母在海上巡弋,使英国能“腾出手来”,专心保卫福克兰群岛(英国称谓,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2015年起,英国在本土放弃核弹头测试,英法将在法国东部城市瓦尔杜克的法国核试验室展开研究,共享测试核弹头安全性的昂贵仪器,英国在本土奥尔德玛斯顿村已建好的核武器研究中心将主要用来研发新技术;英法共享更多情报、(战机)空中加油,以及协力应对网络战;英法反恐协作将更加紧密,尤其是在有关英法海峡隧道的反恐工作上;英法将施压各自“兵工厂”,让它们合作研发未来的导弹和无人飞机;共同开展对于“空客A-400M”军用运输机的维护以及机组人员的训练等。[2]可以说,这一防务协议涵盖了英法两国安全防务领域内的各个方面,从军事力量的组合到军事科技的共同研发以及军事设备的共用,真正实现了多层面、宽领域的全面合作。 第二,合作深度前所未有。英法此次防务合作协议在有关核武器合作方面有了重大进展,英国的160枚“三叉戟”战略核导弹送往法国,由法国进行维护和保养;协调两国核潜艇的战略巡航任务。同时,两国共同研发新的核试验设施,并在2015年之前实现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共享。[3]而且,英国和法国还将分别在英国东南部和法国中东部建设一个核实验室,以帮助对于核武器储存的研究。[4]众所周知,核武器与核技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维护其国防安全命脉的核心机密。英国与法国在这方面能够展开合作,无疑说明了英国领导人非凡的政治决心。同时,在有关航母、无人驾驶飞机以及潜艇等事关国家核心防务力量领域的深入合作,更加表明了英法两国之间的高度互信以及国内朝野上下的普遍共识。 第三,英法此次防务合作的目的非常明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纵览英法之间的防务合作协议全文,我们能够发现,英法之间本次防务合作的目的有三:其一,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以提高各自的防务能力和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并且在安全和防务领域扮演领袖角色;其二,双方共同致力于面对全球新形势下的安全和防务挑战;最后,英法两国希望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来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费不足问题,将防务领域中的投资利益最大化。[5]可见,本次英法之间的防务合作,确实是在国际格局变化发展的背景之下,顺应时代潮流的一项举措。世界力量中心的转移、全球化时代下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以及2008年以来金融海啸的冲击,都影响着英法两国防务协议的内容。 因此,无论就规模还是深度而言,《英法防务合作协议》都表明英法两国已经超出了普通的防务合作层面而上升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它不仅将英法两国在防务领域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为欧洲防务一体化给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这次防务合作无疑是半个世纪以来两国防务合作史上最大的一次,可以说,它开启了英法在防务合作领域的新纪元。 但是,一些媒体却倾向于唱衰这一协议,认为这一协议不过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两国希望能够节省军费,抱在一起“共同取暖”的权宜之计。[6]也有学者和媒体因为英国之前对于欧洲独立防务建设的暧昧态度,而并不看好英法防务合作的前景。自冷战结束后,法、德等欧陆大国深感没有独立防务能力的欧盟将只是一只“纸老虎”,无法与美国并驾齐驱,因此一直致力于建立欧盟共同的安全与防务政策。然而,由于英国希望维持其以北约为基础的跨大西洋安全结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不愿放弃象征着国家主权的防务自主,强调欧盟安全合作只能建立在民族国家合作的基础之上,所以英国一直游离于欧洲独立防务之外,对此持消极态度。例如,建立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申明将发展共同安全防务政策和建立“实际上的共同防务”,而英国却坚持声称欧洲防务只能作为北约的补充。布莱尔首相上台后英国的态度发生了较大改观,一度积极参与欧洲共同防务的建设(详见下文),然而随着“9·11”事件的爆发以及英国追随美国加入全球反恐战争,英国的态度出现反复。所以,舆论普遍对于英国对欧洲独立防务的政策持怀疑和观望态度,更相信这次的合作只是一种权宜。[7]正如伦敦智库“欧洲改革中心”的防务专家托马斯·瓦拉塞克(Tomas Valasek)所说,“法国和英国作为两个拥核国家,拥有全方位作战能力,但都面临军费紧缩的压力,还要努力保持‘欧洲超级大国’的地位。如果两国不想降低军事能力和地位,就只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