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东亚合作出现了许多乱象。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东亚似乎对未来变得方向不明了。尤其是去年以来,美国“幡然醒悟”,誓言“重返亚洲”,大力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要创建“美国的亚太世纪”,东亚合作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东亚合作的进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东亚地区的合作开始启程,由此催生了“10+3”(东盟+中日韩)合作机制。这个机制的诞生又萌发了深化东亚合作的思潮,而“东亚展望小组”关于“建设东亚共同体”的报告应该说是这个思潮的一种凝聚。这份报告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这就是东亚地区合作的终极目标是建设以和平和繁荣为宗旨的东亚共同体。更重要的是,这份报告的基本思想被东亚各国领导人接受,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同,于是乎,一时间东亚共同体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东盟+3”领导人指示成立“研究小组”,提出落实建设共同体的具体措施,研究小组则很快提出了17项具体建议。其间,许多国家相继成立机构,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 可是,好景不长,如今东亚共同体却很少被人提及,当年建立的许多机制,大多销声匿迹,有的尽管还在活动,但也很不景气。东亚自贸区的建设也是步履维艰。自2000年中国提议与东盟建立自贸区之后,自贸区建设成为热点,日本、韩国、澳新、印度也都先后与东盟谈成了自贸区协定。本来,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市场分工为基础的生产网络,但分散且规制不同的多个自贸区,把东亚太市场分隔开来,形成了“面条碗效应”,增加了生产网络运作的成本。 早在2004年,“10+3”领导人决定,就建设统一的东亚自贸区(EAFTA)进行研究,为此成立了“东亚自贸区可行性研究联合专家组”。专家组提供的报告建议,尽快启动以“10+3”为基础的“东亚自贸区”谈判。然而,本来参加联合研究的日本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构建以“东亚峰会”(EAS)16国(东盟、中、日、韩,加上澳、新和印度)为基础的“东亚紧密伙伴关系”(CEPEA),日本牵头专家组进行研究,提出了报告。这样,整合东亚自贸区的路径就出现了两个,各说各有理,难以统一起来。东亚自贸区的整合因分歧而陷于停滞。 也许是因为东亚合作开启的背景是金融危机,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倒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2003年启动“清迈协议”以来,从构建双边互助机制,到建立外汇储备库,再到成立宏观经济办公室,逐步得到发展。货币金融合作与自贸区不同,它并不需要先放弃什么,这样,无论是搞互助机制,还是建立货币储备库,都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也比较容易采取措施。不过,如果再深一步,比如建立独立运行的地区基金,涉及基金筹集和管理,以及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等等,如果让宏观经济办公室具有干预权,那就会涉及对国内管理的干预,这样就可能会遇到阻力。 其实,自贸区整合之所以出现分歧,根子还在于构建东亚合作机制上的政治分歧。2004年,“10+3”领导人还提议对东亚政治合作机制整合进行研究,即如何把分散的“10+1”、“10+3”领导人会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机制,结果产生分歧,导致了一个新的东亚峰会框架(East Asia Summit,EAS),吸收了原本在地缘上不属于东亚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参加。这样,整合东亚合作机制的初衷没有实现,还多出了一个新的机制,与原有的机制并列运行。 回顾东亚合作的历程,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也许在新的思考中,我们可以找出可以推进其发展的新路径。 整合为何这么难?先从经济角度来看。东亚地区各国(地区)通过多边以及单边的开放,参与区域的生产分工,形成了生产网络,但是,除了日本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地区)属于发展中经济。一般地说,区域开放要比多边开放水平更高,涉及的领域也更广,对于发展中经济来说,在安排上往往需要渐进性和选择性。尽管自贸区的规模越大,带来的收益越多,但谈判的难度也就越大。东盟本身已经建立了自贸区,“10+1”相当于一种双边安排,相对比较容易谈成,而要把多个“10+1”自贸区整合起来,难度就大了。而整合“10+3”要比整合“10+6”相对来说容易,这个道理应该很明白,日本之所以要坚持以“10+6”为基点,肯定是出于别的考虑。 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别也是一个原因。比如,属于发达国家的日本坚持签订“紧密经济伙伴关系”(CEP),要包括一些规制方面的内容,如标准、知识产权等,而发展中国家则首先注重市场准入,并且希望实行渐进开放的时间表和清单,尤其是那些不发达的国家,像老挝、柬埔寨、缅甸,则要求开展更多的经济合作,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建设。在“10+1”的谈判中,除了东盟与澳新的自贸协定是一揽子谈判外,其他都是分领域谈判,分步骤开放。这也使得以“10+1”自贸区为基础的整合变得非常困难。 从整合的领导推动机制看,东盟作为一个成员国的集合对于引领东亚合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东盟的领导能力受制于三个方面:一是东盟的集合领导力受到内部分歧的制约;二是东盟保持“中心地位”的强烈意识使其对扩大保持戒心,担心主导权被大国吃掉;三是东盟共同体建设进展不快,担心大区整合冲垮东盟。因此,东盟无论是在构建东亚政治合作框架,还是在整合自贸区上,都显得举棋不定,左右摇摆(这种状况出于东盟成员之间认识不一,也由于东盟本身不具备统筹协调能力)。东亚峰会的变故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东盟看来,既然大家有分歧,那么搞一个单立的东亚峰会,既可以保持东盟在原有“10+1”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又可以平衡大国力量,以免冲击东盟的中心地位。在整合“10+1”自贸区上,由于东盟共同体建设迫在眉睫,它对此并不积极。如今,东盟更多地强调其“中心地位”,避免谈“领导作用”。